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1): 183-187.

• 马克思主义与当下中国经济 • 上一篇    下一篇

《辽东诗坛》中的中日古典诗歌交流考

焦宝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焦宝,1984年生,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1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编辑、助理研究员(吉林 长春 130033)。
  • 基金资助: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S3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规划项目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辽东诗坛》是寄居大连的日人田冈正树、野村直彦等于1924年创办的诗歌专刊,该刊刊发了大量当时中日诗人的诗作,对于了解当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旅大地区乃至整个中日诗坛的交流情况都有重要价值。《辽东诗坛》以促进中日“两国文人学士接近”为宗旨,广泛刊发两国诗人的诗作。呈现两国关系密切的著名学者、诗人间的交流,为两国政界、学界及诗坛重要人物举办迎送雅集唱和,以及在连诗社的雅集唱和,均是《辽东诗坛》上中日诗歌交流的重要形式。《辽东诗坛》的中日古典诗歌交流,在“九一八”后陷入低谷,与此一时段中国诗坛诗词创作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关键词: 《辽东诗坛》, 诗, 中日交流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张之洞:《劝学篇》,《张之洞全集》第12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937页。
〔 2〕郝秉键:《日本人中国观的一次转换》,《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 3〕实藤惠秀:《日本和中国的文学交流》,《日本文学》1984年第2期。
〔 4〕丸山升:《日本的鲁迅研究》,靳丛林译,《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1期。
〔 5〕白皋:《日本近代大陆政策评析——兼驳日本右翼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歪曲》,《人民日报》2005年8月9日。
〔 6〕田冈淮海:《长安纪行》(一),《辽东诗坛》1927年第20期。
〔 7〕李娜:《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第68页。
〔 8〕靳丛林:《平衡与差异:五四时期中日文学交流史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 9〕〔10〕田冈正树:《〈辽东诗坛〉发刊词》,《辽东诗坛》1924年第1期。
〔 11〕张晓刚、张琦伟:《金子雪斋与傅立鱼合作时期的〈泰东日报〉》,《日本研究》2012年第4期。
〔 12〕金子云:《大连人民的老朋友——金子雪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6期。
〔 13〕许文畅:《伪满时期文学与政治的游移——以1931—1937〈盛京时报〉副刊〈神皋杂俎〉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 14〕梁启超:《1926年10月19日致孩子们》,《梁启超家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第421页。
〔 15〕吴宓:《吴宓日记》,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306页。
〔 16〕王水照:《苏诗作品初传日本考略》,《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 17〕内藤湖南:《日本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页。
〔 18〕马兴国:《近代中日文学交流述略》,《日本研究》1992年第2期。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陈军. 《诗经》“昔我往矣”句经典化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91-197.
[3] 加林·吉哈诺夫 周启超. 理论的记忆——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遗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201-204.
[4]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5] 吕周聚. 论朦胧诗与九叶诗派的内在渊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22-31.
[6] 周晓风. 新诗的理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2-36.
[7] 汤拥华. 从“风景的发现”到“临照的美学”——“诗人宗白华”的另一种读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99-208.
[8] 夏中义. 第三种活法的诗魂存根——打通《槐聚诗存》与钱锺书学案的深层经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64-172.
[9] 刘锋杰. “诗史说”:钱锺书的“弃”与王国维的“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73-182.
[10] 胡全章. "心存邦国"和"诗人之诗"--清末《 时报 》诗歌和"平等阁诗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73-181.
[11]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12] 王德威. “诗”虽旧制,其命维新——夏中义教授《百年旧诗,人文血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38-41.
[13]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14]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15]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