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1): 80-86.

• 民生问题的法律关注 • 上一篇    下一篇

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关系重构——以侵权责任法的扩张为背景

樊志军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樊志军,1970年生,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 大连 116026)。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博弈成为民法学界的焦点问题。在我国,侵权法不断扩大适用范围,日益向合同法领域渗透,引发了民法领域的全面危机。在此情况下,从扩张背景、扩张表现以及扩张影响等宏观角度研究两法界分并完成合同制度存在的正当性证成,从纯粹经济损失、第三人侵害债权以及责任竞合等微观角度实现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二元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合同法, 责任法, 危机, 二元体系

中图分类号: 

  • DF525

〔1〕龙卫球:《民法基础与超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 2〕格尔特·吉尔默:《契约的死亡》,曹士兵、姚建宗、吴魏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 3〕A.G.Guest,Anson’s Law of Contract,Oxford:Clarendon Press,26th Edition,1984,p.109.
〔4〕Oliver Wendell Holmes,The Common Law,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Tim Griffin,New Brunswick and London: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4,pp.95-99.
〔5〕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89页。
〔 6〕范振远:《契约的“死亡”与契约自由》,《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 7〕Grant Gilmore,The Death of Contract,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Columbus,1995,pp.145-146,p.80,p72,pp.95-112.
〔8〕刘承韪:《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嬗迭与现代发展——以英美契约法为核心的考察》,《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
〔 9〕内田贵:《契约的再生》,胡宝海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195-196页。
〔 10〕Richard Danzig,The Capability Problem in Contract Law,New York:foundation Press,lnc.,1978,p.105.
〔11〕格尔特·吉尔默:《契约的死亡》,梁慧星《民商法论丛》(3),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第279-280页。
〔 12〕格哈德·瓦格纳:《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高圣平、熊丙万译,《法学家》2010年第2期。
〔 13〕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修订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57页。
〔 14〕王利明:《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范围的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 15〕Harvey McGregor,McGregor on damages,London:Sweet & Mexwell Press Ltd,pp.200-208.
〔16〕刘士国:《侵权责任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第38页。
〔 17〕王利明:《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界分——以侵权责任法的扩张为视野》,《中国法学》2011年第3期。
〔 18〕Jane Swanton:“The Convergence of Tort and Contract”,Sydney Law Review,vol.12,no.60(1989),p.60.
〔19〕王少禹:《侵权与合同竞合问题之展开——以英美法为视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4页。
〔 20〕J.S.Smith,The Law of Contract,London:Sweet&Maxwell,2th edition,1993,p.125.
〔21〕P.S.Atiyah:The Rise and Fall of Freedom Contract,Oxford:Clarendon Press,1979,p.504.
〔22〕棚濑孝雄:《不法行为责任的道德基础》,棚濑孝雄:《现代不法行为法》,大坂:有斐阁,1994年,第3页。
〔 23〕David G.Owen,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Tort Law,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p.53.
〔24〕张铁薇:《侵权法的自负与贫困》,《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6期。
〔 25〕布萨尼、帕尔默编:《欧洲法中的纯粹经济损失》,张小义、钟洪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3页。
〔 26〕王文钦:《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760页。
〔 27〕张民安:《因侵犯他人纯经济损失而承担的过失侵权责任》,《民商法论丛》第2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2页。
〔 28〕汪渊智:《民法总论问题新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 29〕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64页。
[1] 方前移. 日本在中国长江流域的经济倾销(1931—1937)[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59-169.
[2] 胡友峰. 论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叙事伦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92-200.
[3] 张福运. “废科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6-164.
[4]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56.
[5] 张云飞. 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表现和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9-24.
[6] 张昭军. 学裂与道衰——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142-146.
[7] 冯昊.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颓废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27-233.
[8] 李阳. 危机管理模式下新媒体网络舆情治理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49-53.
[9] 任保平. 新常态下以再工业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88-93.
[10] 孙亮. 在“哲学与现实”之间重审价值虚无主义的困境——对虚无主义阐释的形而上学路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29-33.
[11] 陈皓. 保险对侵权法损害赔偿功能的冲击与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61-65.
[12] 罗春婵. 国际金融危机救助与系统性风险扩散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11-114.
[13] . 后凯恩斯学派的危机解析及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02-109.
[14] 周兴杰. 表征危机与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7-30.
[15] 田坤. 从异化劳动到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2-2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