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2): 166-172.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

陈伟, 桂强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陈伟,1957年生,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艺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34);桂强,1976年生,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840013);上海市教委重点科研创新项目(11ZS127)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进程并非审美功利主义与审美自由主义的简单对峙和双线推进。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现代美学体现为按照“美的规律”伸张人的主体自由性所能达到的美学现代性高度及其落差所构成的连续性整体,它受制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语境,涵盖了社会各阶层对塑造“现代国民”的多重思考,聚焦于个体生存和命运的复杂争执,具有一维化的特征。在努力把握历史规律和人的规律相统一、不断追求社会解放和个性解放相协调的思路下,对这种一维化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反思,有助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中国美学现代性, 现代国民, 个体生存和命运, 一维化

中图分类号: 

  • B83

〔1〕〔7〕〔9〕〔15〕陈伟:《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166、213、169页。
〔2〕张福贵、刘中树:《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的实质与异质》,《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3〕〔12〕张申府:《启蒙运动的过去与现在》,《战时文化》1938年第1卷5、6期。
〔4〕邹华:《中国现代美学的客观性假象问题》,《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5〕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宏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174页。
〔6〕陈伟:《论美学形态》,《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8〕鲁迅:《且介亭杂文·草鞋脚小引》,《鲁迅全集》第6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1页。
〔10〕〔13〕〔19〕朱晓进:《五四文学传统与三十年代文学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11〕歌特(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斗争》1932年第30期。
〔14〕许敏:《上海通史第10卷·民国文化》,熊月之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页。
〔16〕梁实秋:《所谓“文艺政策”者》,《新月》1930年第3卷第3期。
〔17〕梁实秋:《文学与革命》,《新月》1930年第1卷第4期。
〔18〕黑婴:《我见到的穆时英》,《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
〔20〕胡经之:《艺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文艺研究》1999年第4期。
〔21〕陈伟、桂强:《现代性视野中的“红色歌曲”与“黄色歌曲”之审视》,《文艺研究》2011年第3期。
〔22〕张鸣琦:《民众艺术与黎锦晖及其他》,《益世报》(天津)1930年5月25日。
〔23〕钱竞:《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08页。
〔2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7页。
〔25〕俞吾金:《启蒙的缺失与重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 刘旭光. 作为惠爱的“审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82-89.
[2] 郑伟. 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及其境界诉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90-95.
[3] 唐善林. 老子“自然论”美育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96-103.
[4] 张晶.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49-56.
[5] 吴建民. 命题与古代美学理论之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7-65.
[6] 李昌舒. 论中国文论的“著文自娱”[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66-73.
[7]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8] 陈伟. 论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发展历程——以新古典美学形态为重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81-188.
[9] 祁志祥. 变与不变: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历时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89-198.
[10] 汤拥华. 从“风景的发现”到“临照的美学”——“诗人宗白华”的另一种读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99-208.
[11] 张晶. “凡象,皆气也”——诗学意象观念与气论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9-186.
[12] 袁济喜. “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87-194.
[13]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204.
[14] 张法. 灵-mana-spirit:原始艺术的文化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8-184.
[15] 魏义霞. 谭嗣同哲学研究亟待拓展的12个空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14-11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