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5): 5-9.

• •    下一篇

值得反思的视角单一与话语专断——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看价值研究的缺失

李德顺   

  • 出版日期:2014-10-20 发布日期:2019-01-22
  • 作者简介:李德顺,1945年生,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北京 100088)。

  • Online:2014-10-20 Published:2019-01-22

摘要: 在西方哲学史上,“休谟问题”引发了学界长期而激烈的讨论,并出现了关于“迎接价值问题”和“拒斥价值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的争锋。罗素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批判实用主义的逻辑时也对价值问题加以边缘化。然而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或者通过“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绝对化区分,忽视了价值有可能构成主体性事实这一客观的对象,因而将价值研究完全排除在科学研究视野之外,从而放弃了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正面研究和理解价值问题的机会;或者通过把价值概念和问题加以窄化、矮化,主观地使之在哲学和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各门具体价值学科领域中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从而放弃甚至剥夺了从价值视角审视和拓展各门具体价值学科的权力。因此,逻辑实证主义从根本上仍然是以客体为中心的实体主义思维方式。

关键词: 价值研究, 休谟问题, 价值问题

中图分类号: 

  • B018

〔1〕〔13〕〔14〕〔15〕〔16〕〔17〕〔19〕〔20〕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95-396、396、388、389、397、395、396、385页。
〔2〕〔3〕〔4〕〔5〕〔6〕〔7〕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2、159、159、210-211、254、310-311页。
〔8〕〔9〕〔10〕怀特:《分析的时代》,杜任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33、145、158页。
〔11〕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4页。
〔12〕席勒:《人本主义研究》,麻乔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98页。
〔18〕罗素:《宗教与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19、336页。
[1] . 实践价值的非终极性及其文化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6-21.
[2] 于衡. 说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43-44.
[3] 虢美妮, 曹飞, 邱根江. 论价值的生成性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28-31.
[4] 杨丽娟, 宋吉鑫. 网络技术价值负荷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0-43.
[5] 张兴国. 东亚价值观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21-26.
[6] 吕嘉. 也论人的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4-4.
[7] 陈丽杰. 代价论与人的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33-35.
[8] 杨曾宪. 论与“科学事实”对举的“价值事实”及其认识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11-16.
[9] 汪信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4-6.
[10] 杨桂森. 价值的绝对性与象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69-171.
[11] 朱鲁子. 马克思哲学: 一种价值论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1-6.
[12] 周凡. 价值的当代生存论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31-35.
[13] 朱书刚. 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观焦点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36-40.
[14] 晏辉. 当代价值冲突的哲学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0-15.
[15] 陈新汉. 论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7-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