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值得反思的视角单一与话语专断——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看价值研究的缺失
    李德顺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5-9. 
    摘要 ( 115 )   收藏
    在西方哲学史上,“休谟问题”引发了学界长期而激烈的讨论,并出现了关于“迎接价值问题”和“拒斥价值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的争锋。罗素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批判实用主义的逻辑时也对价值问题加以边缘化。然而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或者通过“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绝对化区分,忽视了价值有可能构成主体性事实这一客观的对象,因而将价值研究完全排除在科学研究视野之外,从而放弃了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正面研究和理解价值问题的机会;或者通过把价值概念和问题加以窄化、矮化,主观地使之在哲学和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各门具体价值学科领域中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从而放弃甚至剥夺了从价值视角审视和拓展各门具体价值学科的权力。因此,逻辑实证主义从根本上仍然是以客体为中心的实体主义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下)——其可能性与限度
    王南湜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0-17. 
    摘要 ( 66 )   收藏
    对马克思哲学作一种近康德式的阐释,最为根本的依据在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这种阐释的可能性。这是由于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一种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之间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不仅提供了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契机,而且由于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本质差异,使得在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陷入困境的前提下,提供了对之进行一种近康德阐释的可能性。但这种阐释只是一种“近康德阐释”,而非康德主义的阐释,这其间的界限便是马克思的方法论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康德的方法论二元论的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以何批判资本主义辨析
    林进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8-22. 
    摘要 ( 95 )   收藏
    不论是认为马克思是基于共产主义的正义观批判资本主义,还是认为马克思是基于非道德的善批判资本主义,抑或是认为马克思是以超越了正义的共产主义批判资本主义,都存在着诸多有待商榷之处。而且这些论题的展开基本上都囿于对“马克思是以何(或为何)批判资本主义”的应对,容易遮蔽马克思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中产阶级理论的历史与逻辑分野
    王浩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23-28. 
    摘要 ( 137 )   收藏
    中间等级与中产阶级这两个概念具有重大区别。相对来说,中间等级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指认,这一概念的背后并没有严格的理论范式作为其支撑;而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则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历史方法具有重要关联。从历史角度来说,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就是中产阶级这一历史主体从“现代市民等级发展成资产阶级”的历史。当中产阶级从封建社会末期的市民等级发展为现代资产阶级以后,中产阶级在理论逻辑上发生了两个关键性的转变:一是从等级发展成阶级;二是从“中间”到“中产”,正是这关键的两字之差,构成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与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范式的重大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哲学与现实”之间重审价值虚无主义的困境——对虚无主义阐释的形而上学路径批判
    孙亮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29-33. 
    摘要 ( 116 )   收藏
    单纯地从历史主义这种形而上学路径来反思价值虚无主义,可能导致研究视角的狭窄。这是因为人们价值观念总是深深扎根在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双重地平线上。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变迁与虚无主义的关联(资本逻辑)以及政治生活对虚无主义的影响(权力逻辑)是比形而上学路径批判虚无主义更为有力的方向。真正懂得“资本、政治与形而上学”三者的关系,方能懂得克服现代虚无主义的要求,从而依凭形而上学切入公共性建构价值秩序的限度暴露无遗。对此,批判与反思“形而上学”批判的路径将有助于我们推进虚无主义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哈林的生态思想探析
    杜秀娟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34-37. 
    摘要 ( 76 )   收藏
    布哈林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哈林在继承经典作家的生态理论、吸收现代生态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环境和培养基,阐明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主张把人类发展的历史放在生物圈这个大系统中来思考,支持环境保护。理解和把握布哈林的生态思想,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投资移民的积极意义
    宋全成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38-44. 
    摘要 ( 112 )   收藏
    以中国公民投资海外为主要形式的投资移民,已成为中国新移民的重要类型。我们应正确看待中国投资移民现象及其积极意义。中国投资移民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假投资、真移民”的实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降低了巨额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贸的国际化。中国投资移民不仅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正重塑着中国移民和中国政府的国际新形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城务工人口职业流动的实证性研究
    张广胜, 韩雪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45-55. 
    摘要 ( 82 )   收藏
    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口职业流动的实证调查,我们发现大城市是进城务工人口的首选之地;服务类和技能类职业是务工人口分布较多的职位类别;务工单位多为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进城务工人口仍主要依靠亲朋老乡等获得工作;职业流动多为平行流动,职业固化现象比较明显;初职就业和现职就业的依存关系较大;工作经验与职业流动次数呈倒U型关系,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或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务工人口,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概率要大些;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务工人口更倾向于通过工作变换改善收入,但两类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流动回报差异很小。劳动力市场存在多重结构性矛盾的问题,这是造成近些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用人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创造较为宽松的劳动力市场供需环境,促进务工人口的职业流动生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海洋法法庭临时措施管辖权的影响因素
    张丽娜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56-62. 
    摘要 ( 141 )   收藏
    海洋法法庭自成立以来,受理了八个临时措施案件,这八个案件均涉及管辖权问题。海洋法法庭临时措施管辖权的主要法律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国际海洋法法庭规则》等。但在海洋法法庭规定临时措施的实践中,争端各方对管辖权问题的争论比较激烈。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加入《公约》的声明对海洋法法庭管辖权有什么样的影响?争端方之间已存在其他条约能否排除海洋法法庭管辖权?如何判断争端各方履行了交换意见的义务从而确定海洋法法庭对案件具有初步管辖权?海洋法法庭在规定临时措施时,必须首先解决管辖权问题。在实践中,缔约国的声明、其他条约的存在、交换意见的义务等对海洋法法庭管辖权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主权视阈下的无居民海岛所有权
    李志文, 刘文钊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63-68. 
    摘要 ( 96 )   收藏
    岛屿主权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而无居民海岛的所有权则是岛屿主权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对国家主权与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的内涵分析,从主权的双重语意出发,揭示国家主权与无居民海岛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不同种类的无居民海岛所有权可能受到的侵害及应对措施,指出对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的保护与维护国家主权具有同一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价销售避税的国家税权保护
    王淼, 郎雨竹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69-73. 
    摘要 ( 56 )   收藏
    改价销售(re-invoicing)是关联企业利用CFC规则中“积极所得免税”的避税行为,严重侵蚀国家税收主权。近来,改价销售问题在OECD成员中引起关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已有相应立法。国际上,保护国家税权的改价销售立法模式有二:一是脆弱的转让定价规则;二是严格的外国基地公司销售规则。我国尚无改价销售立法,鉴于我国税收立法水平和改价销售转让定价避税的实践,我国应当坚持动态平衡理念完善现行税法,引入外国基地公司销售规则和消极所得概念,建立账户信息公开制度,以此来打击改价销售,保护国家税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货物控制权制度与中途停运权的实现——以FOB卖方利益保护为视角
    翟云岭, 曲佳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74-79. 
    摘要 ( 137 )   收藏
    依据英美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中途停运权实现的相关规定以及《鹿特丹规则》在海上货物运输法中关于货物控制权的规定, FOB卖方利益保护受制于签发不同运输单证情形下货物控制权制度与中途停运权实现的关系。两种权利之间仅在一定情形下存在有限协调,而在更多情形下存在难以协调甚至是无法协调的明显冲突。因此,货物运输法中关于货物控制权的规定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货物买卖法规定的中途停运权实现;相反,以托运人为核心构建的货物控制权制度在很多情形下阻碍了作为非托运人的卖方的中途停运权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HECM模式对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法律借鉴
    贾宏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80-84. 
    摘要 ( 134 )   收藏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美国最普遍的反向抵押贷款模式是HECM制度,我国应在法律制度层面对其立法规定与契约蓝本以及典型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其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养老保障实际,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以实现民众养老模式选择的多样化,并厘清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涤除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盗法的双重属性与协调规制的发展路径
    马惊鸿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85-88. 
    摘要 ( 96 )   收藏
    近代之前的海盗法因由各国自行规定而具有了国内法属性,随着犯罪工具的现代化,海盗的活动水域逐渐扩展到国家管辖水域之外,规制海盗行为的国际法也渐增,因而海盗法也具有了国内法及国际法的双重属性。然而,国内法与国际法法律体系和适用范围的不同造成了其对海盗行为进行协调规制的阻碍。针对这种双重属性,应制定联合国反海盗行为公约,完善国内相关制裁海盗行为的立法,并应注意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权利科学”看法律立法中的义务——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人学立场及其缺陷
    万金冬, 吴宏政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89-92. 
    摘要 ( 99 )   收藏
    康德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把关于“法律的立法”的学问称为“权利的科学”。这与《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把道德称为“伦理的立法”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伦理的立法作为“义务的科学”,其中义务是内在于该种法则之内的概念;而法律的立法作为“权利的科学”,其义务是外在的。但义务如果要成为积极的自由,就需要把法律的立法从外在义务转变成内在义务。康德提出的人学立场的解决方案没有最终实现这一转变,但为黑格尔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创业活动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
    刘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93-103. 
    摘要 ( 79 )   收藏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只是结构变革一个方面的表现。而经济结构变革源于经济活动多样性的生成和选择机制的有效性。作为微观基础,创业活动是经济活动多样性生成的动力来源,而对多样性进行有效选择的组织和制度则是经济结构性变革的现实机制。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条件的变化,创新型创业活动对生产型创业活动的替代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结构性变革,是中国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技术转移绩效测量研究
    斯维·万宁, 李帅帅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04-112. 
    摘要 ( 130 )   收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知识生产主力军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其技术转移已成为知识商业化转移的重要方面并成为各大学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尽管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从事技术转移活动,但各个大学之间商业化活动的发展极为不平衡。在荷兰,虽然诸多大学的学术业绩较高,其技术转移的绩效却差强人意。从传统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的转轨无疑是个艰巨的过程,然而很多大学,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正日趋呈现企业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投融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筛选
    李鹏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13-121. 
    摘要 ( 72 )   收藏
    为借助财政投融资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结构调整,应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投融资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财政投融资的准公共性特征将其绩效目标分为经济效益绩效目标、社会效益绩效目标和生态效益绩效目标三个维度,并由六个“一级指标”以及29个“二级指标”构成了衡量财政投融资绩效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既符合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也符合财政投融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即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充分反映财政投融资绩效的性质和特征,体现了财政投融资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低碳消费的路径选择
    张虹, 王波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22-126. 
    摘要 ( 92 )   收藏
    居民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必然产生大量的碳排放。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消费规模的逐年扩大带来碳排放的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导致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低碳消费品供给不足、保障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探究低碳消费路径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要以低碳文化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发展服务性消费为着力点优化消费结构,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改善消费环境,以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提高可持续的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务本业:明代社会群体之角色转换与业余精神之勃盛
    陈宝良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27-136. 
    摘要 ( 132 )   收藏
    所谓不务本业,既非改业、易业,更非无业浪游,而是一种在维持本业基础上的角色转换。无论是文人尚武,武将耽于文艺,还是僧人专务诗文、方术之技,妇女内职不修,无不是职业精神沦丧、业余精神勃盛的典型征候。明代社会群体之角色转换乃至业余精神之勃盛,显是一种社会异动,是在广泛的社会流动背景下所产生的职业兴趣转移,亦即对原始儒家“游于艺”精神的理性回归。这种风气势必导致士商相混、僧俗相混现象的出现,进而对士、农、工、商等级秩序形成冲击,甚或妇女向“女丈夫”人格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居正学术思想的演变历程
    梁曼容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37-146. 
    摘要 ( 172 )   收藏
    身处明代儒学复杂嬗变的历程之中,张居正自身的思想也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张居正少时浸润佛学,入仕后受徐阶和当时讲学之风影响,倾心王学。但这种对王学的钟情在张居正告假的三年中骤然降温。再次入仕后,张居正特别讲究为学术注入“务实”和“修养”的内涵,与当时思想界对良知派“学术空疏”的批评潮流若合符节。随着张居正逐渐走向权力高端,他的考虑更多出于执政者的立场,因此在王守仁从祀一事上依违两间。随后,由于讲学风气与张居正整肃行政、控制思想言论的举措益相冲突,张居正与王学分道扬镳,甚至与整个讲学界彻底决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奉铁路与近代安东城市兴起(1904—1931)
    江沛, 程斯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47-154. 
    摘要 ( 250 )   收藏
    始建于日俄战争中的安奉铁路,是日本势力西进欧亚大陆、与俄国争夺在中国东北经济利益和进行殖民扩张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功能。安奉铁路的开通,大大改善了安东的交通运输条件,使之成为联结中国、朝鲜和日本的重要交通枢纽,工商业和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力需求、工厂店铺增多促进了安东城市的人口增长及街市扩展,边境小城安东以此为契机成长为东北东南部的重要都市和边贸口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医学会与民国时期西医职业化
    杨祥银, 魏焕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55-161. 
    摘要 ( 139 )   收藏
    医师群体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复杂的群体之一,西医内部各派纷争不断,此时西医群体的管理即西医群体的职业化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华医学会成立之初就提出西医界应当团结一致促进西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并从医学教育、医师职业资格、创办高水平的专业医学杂志、提高医师职业道德等方面努力,推动了西医职业化的进程,同时也为现代西医职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时代”的美学
    王德胜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62-167. 
    摘要 ( 136 )   收藏
    进入“微时代”,文化生产方式急剧转化以及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去历史化”,带动社会生活审美叙事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性”回归;文化风格的“碎片化”,引导人们在生活的美学坐标上重新规划日常生活取向,将生活感受的审美功能绝对化;个人化风格的普遍泛化与文化民主的“草根性”,有力地支持了当下生活中集体娱乐的审美经验及其意义“微”化。这一切集中凸现了“微意义”作为“微时代”美学价值呈现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性与理性:论新文学启蒙话语中的婚姻问题
    宋剑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68-177. 
    摘要 ( 157 )   收藏
    婚恋自由不仅是五四思想启蒙的中心话语,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新文学作家以反封建与反传统的饱满热情,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视为封建婚姻制度的罪魁祸首,并且不加思辨地去进行全盘否定与彻底批判,进而把原本是属于青春感性与经验理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上升到了社会意识形态或不同文化观念的思想高度去加以诠释。中国新文学过分张扬婚恋自由的合理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个性解放的价值取向。因为家长与子女之间有关婚恋问题的认识分歧,只不过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冲突,绝不是什么进步与保守之间的观念冲突,人为去提升家庭矛盾的社会意义,完全是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谓“父亲”?为什么要反对“父亲”?——“五四”时代家庭(族)伦理道德及“父权”观念批判再思索
    贾振勇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78-186. 
    摘要 ( 302 )   收藏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父亲形象从“初始经验”到“实质部分”的演化,是专制政治传统在日常人伦领域的再现与延展。五四新文化先驱对家庭(族)伦理道德及父权观念的批判,主要着眼点是父权制与君权制的沆瀣一气。五四新文化先驱不但揭穿了传统伦理道德及父权观念对天性的父亲形象的扭曲和压抑,而且将人伦关系支点重新确立在“爱”这个融合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本质出发点上,其中尤以鲁迅目光卓具。与文化批判的鲜明取向不同,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作家在文学领域塑造父亲形象时,却面临情与理、敬与畏、爱与恨的复杂纠葛。这为重新审视自五四以来的“父亲”形象,提供了一个别样的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胡怀琛与吴芳吉:超越新旧诗之争的第三种声音
    卢永和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87-192. 
    摘要 ( 117 )   收藏
    胡怀琛与吴芳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的杰出诗人。改革旧诗、创造新诗的共同志趣,令二人缔结私谊。两人不傍党派门户,共同发出超越新旧诗之争的第三种声音:主张诗不分新旧及文言白话,要在汲取中国古诗的诗学智慧,并借鉴西洋诗歌的艺术精髓,使白话新诗走中西融合创新之路。胡怀琛和吴芳吉反对五四早期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张扬新诗的文学本体价值,但两人在五四时期遭遇新旧两派均不认同的尴尬。目前他们的诗学思想价值亦有待重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小剧场话剧的题材拓展
    周珉佳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193-199. 
    摘要 ( 129 )   收藏
    当下中国小剧场话剧市场看似蓬勃,但是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小剧场繁多,上演的剧目题材却单一雷同;小剧场话剧已经从前些年的“先锋”变成了现在的“拾人牙慧”,主题越来越浅薄。现时的小剧场话剧应该拓展题材范围,展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首先,小剧场话剧并不只限于娱乐性喜剧,可以表现正剧和悲剧,并行容纳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其次,小剧场话剧不要求必须是后现代主义风格,要正视现实主义创作的真正魅力,才能使小剧场话剧在时代文化中吸引更多的关注。复次,小剧场话剧可以通过改编国外戏剧名著汲取营养,加入导演和编剧以及演员的重新认识,确有另一番魅力,经典好剧不拘于国界与时代的制约。一些大剧场话剧的题材同样适用于小剧场,戏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分大小剧场的,只要运用合理妥帖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小剧场话剧也能实现宏大深厚的戏剧内容。过于重视小剧场话剧的形式创新,过于关注舞美建设而忽视戏剧题材的探索和文本内容的创作,不利于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小剧场已逐渐成为大众消费文化产业的新兴分子,拓展小剧场话剧有限的题材是发展小剧场话剧市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生活的思与言——孙郁鲁迅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白海君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200-204. 
    摘要 ( 117 )   收藏
    孙郁的鲁迅研究在把鲁迅不断地学院化、体制化研究对象的鲁迅研究史中自具特色。孙郁注重的是,在真实的历史情境和与其他学者相比较的多元坐标中来呈现其独特性,在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多维思维方式下观照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在鲜活的现实生活和生命的本体意义上理解和体验其思想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发疑
    赵海菱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205-207. 
    摘要 ( 225 )   收藏
    缘于晚唐两部笔记小说《明皇杂录》、《云溪友议》的有关记载,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杜甫的作品。联系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的行迹,这两部小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学界一向根据杜甫《壮游》中的两句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杨”而认定杜甫年少时曾与歧王、崔涤、李龟年等人相识相交,理由是在“斯文”诗句之下,录有杜甫自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但近年来陆续出土的《唐故陈王府长史崔府君(尚)志文》、《大唐故河南府泗水县尉长乐冯君墓志铭并序》等史料证实,对杜甫颇为赏识的崔尚、魏启心根本未曾做过郑州刺史、豫州刺史。而王维生平事迹及其相关诗歌文本显示,王维不仅在开元年间与歧王、李龟年等人交往密切,而且他亦确曾在江南履职并曾在江南与李龟年重逢,因此,《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不是杜甫,而极有可能是王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主体观辨异
    徐迎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208-211. 
    摘要 ( 112 )   收藏
    主体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性理想等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遍关注的基础性问题。他们承续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本体论维度,在当代社会现实背景下,从各自不同的理论视阈对主体性问题做出了回答。无论是卢卡奇从社会存在本体层面上对主体的思考、马尔库塞对新感性主体的希冀,还是阿尔都塞从意识形态角度对主体有限性的论证,都使我们看到主体问题极为丰富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巨大理论潜能;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作为主体的人的深切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文学研究的媒介生态学未来
    陈海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5):  212-215. 
    摘要 ( 97 )   收藏
    当前网络文学研究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来审视。从静态看,网络文学研究呈现出文艺学、美学、哲学、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和传播学等六种研究方式并存的态势。从动态看,网络文学研究正在经历着“媒介转向”,即从文艺学、美学、哲学角度向文化、媒介、传播研究的转向。基于媒介生态学视野研究网络文学,是将网络文学作为“媒介环境”进行研究,它不仅是网络文学研究“媒介转向”的结果,更是构建新媒介文论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