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5): 168-177.

• • 上一篇    下一篇

感性与理性:论新文学启蒙话语中的婚姻问题

宋剑华   

  • 出版日期:2014-10-20 发布日期:2019-01-22
  • 作者简介:宋剑华,1954年生,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63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ZW044)

  • Online:2014-10-20 Published:2019-01-22

摘要: 婚恋自由不仅是五四思想启蒙的中心话语,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新文学作家以反封建与反传统的饱满热情,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视为封建婚姻制度的罪魁祸首,并且不加思辨地去进行全盘否定与彻底批判,进而把原本是属于青春感性与经验理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上升到了社会意识形态或不同文化观念的思想高度去加以诠释。中国新文学过分张扬婚恋自由的合理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个性解放的价值取向。因为家长与子女之间有关婚恋问题的认识分歧,只不过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冲突,绝不是什么进步与保守之间的观念冲突,人为去提升家庭矛盾的社会意义,完全是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策略。

关键词: 青春感性, 经验理性, 新文学, 启蒙话语, 婚姻问题, 家长专制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15〕世衡:《恋爱革命论》,《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续集第4册,上海:生活新文化书社,1929年,第7页。
〔2〕李树庭:《离婚问题商榷》,《妇女杂志》1922年4月第8卷第4号。
〔3〕青山:《镜影的婚姻史谈》,《妇女杂志》1923年8月第9卷第8号。
〔4〕焦颂周:《给劝我结婚的友人》,《新女性》1927年第2卷第5号。
〔5〕《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30页。
〔6〕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
〔7〕《中国四大宝典·易经、老子、论语、庄子》,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年,第295页。
〔8〕〔9〕〔10〕顾鉴塘、顾鸣塘:《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2、65、109页。
〔11〕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1页。
〔12〕李梦生译注:《西厢记》,上海:上海书店,2009年,第56页。
〔13〕《万恶之源》,《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8页。
〔14〕《美国的妇人》,《胡适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98页。
〔16〕陈启民:《赵五贞女士自刎纪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第206页。
〔17〕抱一:《旧式婚姻的罪恶》,《大公报》1919年11月26日。
〔18〕陶毅:《关于赵女士自刎以后的言论(选登)(一)》,《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第202页。
〔19〕《胡适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90-591页。
〔20〕苏雪林:《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台北:台北三民书局,1991年,第45页。
〔21〕方时英、章锡琛:《通讯》,《妇女杂志》1924年第10卷第2号。
〔22〕陈学昭:《时代妇女》,北京:女子书店,1932年,第3-4页。
〔23〕黄中亚:《恋爱的悲剧》,《妇女杂志》1923年12月第9卷第12号。
〔24〕刘维坤:《黄女士的自述》,《妇女杂志》1924年2月第10卷第2号。
〔25〕《关于马汪事件》,《新女性》1928年4月第3卷第4号。
〔26〕岂凡:《马振华的自杀及世评》,《新女性》1928年4月第3卷第4号。
〔27〕黄庐隐:《“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钱虹编:《庐隐选集》上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28〕冰心:《解放与恋爱》,《国民日报·妇女评论》1922年3月29日。
〔29〕冰心:《关于女人·后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
〔30〕沈寂等编:《陈独秀:人生哲语》,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9页。
[1] 符杰祥.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65-170.
[2] 周海波. “民国文学”研究提出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93-199.
[3] 逄增玉, 孙晓平.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新文学出版的勃兴与繁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201-206.
[4] 燕世超. 论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发生———兼论海外华文新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25-227.
[5] 刘中树.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60-170.
[6] 陈伟, 陈正勇. 20 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50-157.
[7] 陈国恩. 文学革命:新文学历史的原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193-198.
[8] 宋剑华. 透视“五四”新文学的逻辑怪圈[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48-15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