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5): 85-88.

• • 上一篇    下一篇

海盗法的双重属性与协调规制的发展路径

马惊鸿   

  • 出版日期:2014-10-20 发布日期:2019-01-22
  • 作者简介:马惊鸿,1984年生,法学博士,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870)。
  • 基金资助: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3AFX001);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WJQ2014023)

  • Online:2014-10-20 Published:2019-01-22

摘要: 近代之前的海盗法因由各国自行规定而具有了国内法属性,随着犯罪工具的现代化,海盗的活动水域逐渐扩展到国家管辖水域之外,规制海盗行为的国际法也渐增,因而海盗法也具有了国内法及国际法的双重属性。然而,国内法与国际法法律体系和适用范围的不同造成了其对海盗行为进行协调规制的阻碍。针对这种双重属性,应制定联合国反海盗行为公约,完善国内相关制裁海盗行为的立法,并应注意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海盗, 双重属性, 规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 

  • D 997.9

〔1〕G.Edward White,“The Marshall Court and International Law:the Piracy Cases,”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0,p.738-739.
〔2〕周忠海:《论现代国际海洋法中的海盗》,《周忠海国际法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251-269页。
〔3〕骆旭旭:《“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学的反思与构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4〕Lucas Bento,“ Toward an International Law of Piracy Sui Generis:How the Dual Nature of Maritime Piracy Law Enables Piracy to Flourish,”Berkele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9,(2011),p.141.
〔5〕张智辉:《国际刑法通论》(增补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7页。
[1] 刘平. 清朝海洋观、海盗与海上贸易(1644—1842)[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97-105.
[2] 曲波, 张丽. 国家主权视角下马六甲海峡海盗的惩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14-11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