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1): 121-128.

• 历史上的东亚邦交 • 上一篇    下一篇

“两截体制”下的朝鲜驻天津督理通商事务衙门——兼谈19世纪后期朝鲜王朝的对华外交及其文化背景

权赫秀   

  • 发布日期:2015-02-15
  • 作者简介:权赫秀,文学博士,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 沈阳 110036)。

  • Published:2015-02-15

摘要: 从1884年到1895年间,朝鲜王朝的对华外交是在所谓“两截体制”双重国际关系框架下展开的。作为朝鲜王朝最早常驻海外近代外交机构的驻劄天津督理通商事务衙门,其基本制度便是按照近代外交关系原则与惯例(西例)来制定,并被看做是驻劄天津乃至中国的领事。首任天津驻劄督理通商事务南廷哲的主要活动,就是承担朝中两国外交通商事务,并根据近代外交关系惯例悬挂国旗,与驻津各国领事相互往来,从而成为驻劄天津乃至中国的最高外交通商代表。在19世纪后期东亚朝贡国家中,既与中国维持传统朝贡关系却又向中国派遣具有近代意义之常驻外交使节者,只有朝鲜一国,从而与当时清政府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个外交两种体制”之双重国际关系秩序互为表里,因而具有东亚史乃至全球史的深远意义。至于这样一种对华外交的文化背景,一是东亚文明圈之中心与边缘之间关联、紧张与冲突的关系使然,二是与朝鲜王朝的“小中华意识”密切相关。

关键词: 朝鲜王朝, 两截体制, 对华外交, 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 

  • K252

〔1〕董德模:《朝鲜朝国际关系》,首尔:博英社,1990年初版,第6-8页。〔2〕科学院古典研究室复刻校订:《大典会通》卷3《礼典》,平壤:科学院出版社,1960年,第197-200页。〔3〕金指南、金庆门撰:《通文馆志》,首尔:景仁文化社,1972年影印本。〔4〕Anders Karlsson,“A Hermit nation not for Everyone:Frist-Hand Contacts with Qing and Their Consequences in Late Chosun Pyongan Province,”Ⅲ,城南: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2002年,第1289-1300页。〔5〕李泰镇:首尔:太学社,2000年初版,第135-164页。〔6〕Quan He-xiu,“Two Systems of Diplomacy of Late Qing China:External Relationship,Modernization and Traditional Phase,”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History,vol.5-1,(June 2008),pp.21-44;权赫秀:《晚清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外交两种体制’现象刍议》,《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4期。〔7〕权赫秀:《两截体制19世纪末朝鲜王朝的对中国外交——初代天津驻扎督理通商事务南廷哲活动中心权赫秀:《近代韩中关系再照明》,首尔:图书出版慧眼,2007年,第311-334页。〔8〕黄玹:《梅泉野录》,首尔: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年,第71页;金寿岩:《韩国近代外交制度研究——外交官署常驻使馆国立首尔大学外交学科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167页。〔9〕权赫秀编著:《近代中韩关系史料选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5页。〔10〕《承政院日记》,高宗二十年十月三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高宗实录》高宗二十年十月三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
〔11〕《日省录》,高宗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七日、三月九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高宗实录》,高宗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七日、三月九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12〕《高宗实录》,高宗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三卷,1972年,第1358-1364页。〔13〕《驻津督理公署章程底稿》,国立首尔大学奎章阁藏。〔14〕《高宗实录》高宗三十年七月十九日、高宗三十一年三月七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二)《电稿》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01页。〔15〕李完宰:《南廷哲》,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编:《韩国民族文化百科大辞典》第5卷,城南: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第444页。〔16〕《日省录》,高宗二十年十月二十三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高宗实录》,高宗二十年十月二十三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17〕韩国学文献研究所编:《金允植全集》第2册,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80年,第306页。〔18〕高丽大学校亚细亚问题研究所编:旧韩国外交文书第八卷《清案》1,首尔:高丽大学校出版部,1970年,第127、158页。〔19〕《乙酉正月北洋大臣衙门笔谈》,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藏。〔20〕吴汝沦编:《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17《朝鲜国王来书》,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80年,第32-33页。〔21〕《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17《朝鲜吏曹参判南廷哲面呈密议》,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80年,第35-37页。〔22〕《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17《复朝鲜国王》,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80年,第33-34页。〔23〕《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日记》,高宗乙酉年六月十二日。〔24〕《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17《条议朝鲜事》,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80年,第30-32页。〔25〕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72页。〔26〕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黎荔、冯京瑶、李丹丹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第263页。〔27〕金容九:《世界观冲突的国际政治学——东洋之礼与西洋公法》,权赫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中文版序”,第1页。〔28〕张昆将:《日本德川学者的‘夷夏之变’思想论证内涵及其转变》,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35页。〔29〕信夫清三郎编:《日本外交史(1853—1972)》上册,东京:每日新闻社,1974年,第12页。
[1] 陈高华.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1-26.
[2]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3] 乔素玲. 鸦片战争时期中西法律观念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12-117.
[4] 陈先松. 试析晚清捐纳的失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18-122.
[5] 王开玺. 近代中国“王爷外交”四重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70-178.
[6] 余新忠, 杨璐玮. 马根济与近代天津医疗事业考论——兼谈“马大夫”与李中堂“兴医”的诉求歧异与相处之道[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95-20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 -118 .
[4]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5]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6]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7]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8]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9]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10]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