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1): 182-186.

• 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异托邦:70后女作家的酒吧叙事

刘笑谊   

  • 发布日期:2015-02-15
  • 作者简介:刘笑谊,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讲师(辽宁 沈阳 110036)。

  • Published:2015-02-15

摘要: 在中国,酒吧是全球化、市场化浪潮下社会转型的伴生物,因为承载着中国对西方世界的现实模仿(如建筑、装饰、器物、风格等)和文化想象而具有了异域风情,更因为70后女作家将其纳入文学的视野,而成为一种象征西方的文化符号和审美意象。实践与文本的双重运作使酒吧成为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异托邦,一种现实存在而需要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异质空间或另类空间。70后女作家酒吧叙事模式的经典形态是“在路上”,酒吧象征着当代都市人寻找与流浪中的“驿站”,并以此构筑起当代都市人精神的异托邦;酒吧叙事模式的衍生形态是身体沦为一部巨大的欲望机器,酒吧象征着身体的欲望、放纵与消耗,勾勒出当代都市人身体的异托邦;酒吧叙事模式的价值形态是西方崇拜,70后女作家以此建构一种异托邦想象。

关键词: 异托邦, 70后女作家, 酒吧叙事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2〕宋一苇:《放浪的美学——酒吧空间与后现代艺术》,《思想战线》2005年第2期。〔3〕福柯:《另类空间》,王喆译,《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4〕卫慧:《水中的处女》,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95页。〔5〕理斯曼、格拉泽、戴尼:《孤独的人群——美国人性格变动之研究》,刘翔平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2 -127页。〔6〕〔7〕葛红兵:《身体写作:启蒙叙事、革命叙事后身体的处境》,《当代文坛》2005年第3期。〔8〕〔9〕〔13〕〔14〕卫慧:《愈夜愈美丽》,卫慧:《水中的处女》,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25、4、2页。〔11〕棉棉:《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第43页。〔10〕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66页。〔12〕安妮宝贝:《告别薇安》,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8页。〔15〕卫慧:《梦无痕》,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33页。
[1]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2]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3] 吕周聚. 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76-183.
[4] 杨剑龙. 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4-188.
[5] 刘磊,王珏. 清初流人诗与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82-188.
[6] . 新世纪都市情感小说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7-212.
[7] .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1-214.
[8] . 1960年代下半期中国文艺思想与《讲话》——以《人民日报》1967、1970年两个纪念专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5-222.
[9] 罗宗宇.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34-240.
[10] 徐正英, 李飞跃. 修辞立诚 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3-236.
[11] 董文桃. 论苏青创作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7-240.
[12] 周景雷. 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67-171.
[13] 张荣翼. 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52-156.
[14] 何锡章.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兴起、"繁荣"与政治文化心理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54-56.
[15] 张利群. 中国文学批评的"全球化"情结与焦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48-15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