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话语是社会价值的呈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投射到语言表达式上的显性结果,具有文化塑造意义。新媒体语境下话语权的分解与嬗变使大众文化呈现出草根化与弱意识形态性、低俗化与娱乐至上、人性异化与信仰缺失等症候。要引领大众文化良性健康发展,就必须抓住话语生成与传播等环节,通过实施话语引导策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的解释力、影响力与传播力。
中图分类号: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1页。〔2〕丁柏铨:《主流话语边缘化困局待解》,《人民论坛》2012年第5期(上)。〔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6页。〔4〕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伦敦:丰塔那出版社,1976年,第199页。〔5〕Erich Fromm,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the Psychology of Ethic,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47,p.47.〔6〕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中文版序言”,第1-2页。〔7〕章剑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方式建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 |
[1] | .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46-50. |
[2] |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1-55. |
[3] | 卞地诗, 李兆友.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中的新时期传媒体制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52-255. |
[4] | 张晶. 社会美育与大众传媒的艺术性要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01-2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