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1): 97-102.

• 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城市化内涵及推进对策

关丽洁,纪玉山   

  • 发布日期:2015-02-15
  • 作者简介:关丽洁,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吉林 长春 130012);纪玉山,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1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100);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2011012)

  • Published:2015-02-15

摘要: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恶化,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资源、环境的约束对新型城市化提出了信息化、低碳化、生态化的内在要求。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为条件的绿色技术创新超越了熊彼特对工业社会传统技术创新的界定,是实现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在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结构的存在,使得低碳城市难以建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数字鸿沟阻碍了农村向新型城市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并存,抑制了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绿色技术创新, 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 

  • F205

〔1〕陈志平:《新型工业化视域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2〕刘美平:《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当代财经》2010年第10期。〔3〕张云:《城市化与生态化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机理研究——以北京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第5-6页。〔4〕无锡市课题组:《转型期无锡生态环境演变特征、趋势及对策研究》(内部研究报告),2009年;夏永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37页。〔5〕王伟:《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长期趋势2013》,2013年11月18日,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ihua/2013/1118/26088.html,2014年11月24日。〔6〕胡鞍钢:《经济转型根本任务是产业结构升级》,《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3期。〔7〕王金秀、郑志冰:《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商业时代》2007年第32期。〔8〕陈艳红:《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评》,《情报杂志》2005年第2期。〔9〕薛伟贤、刘骏:《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测度研究》,《软科学》2014年第1期。
[1] 王倩,何少琛. 中日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对比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08-113.
[2] . 经济转型与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协调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82-90.
[3] . 中国环境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提升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91-9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