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2): 11-16.

• 民间金融的法治化路径 • 上一篇    下一篇

环境伦理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路强   

  • 出版日期:2015-04-15 发布日期:2015-04-15
  • 作者简介:路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山西太原030006)。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73)

  • Online:2015-04-15 Published:2015-04-15

摘要: 当人们将自然环境引入人类社会的伦理建构时,伦理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超越于传统的伦理理念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会不会只是在自然环境的层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当代环境伦理遭遇的一个理论难题。要解答这一难题,首先要回到伦理的原点,即道德形而上学去寻找环境伦理的基本内核;其次,则要借助于后现代中的“他者”与“责任”的理念实现对传统道德形而上学的超越;最终,环境伦理将在一种伦理转向的维度上实现其现实的合理性,乃至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伦理观念。沿袭这样一种思考向路,才能看到环境伦理的真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环境伦理, 价值, 道德, 道德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 

  • B82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9-560页。
〔2〕〔10〕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5、17页。
〔3〕〔4〕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138页。
〔5〕卢风:《应用伦理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05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3页。
〔7〕〔8〕〔9〕杨大春:《语言 身体 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286、285、300页。
〔11〕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79页。
〔12〕姚小娜:《“Moral Agent”是“道德代理人”吗?——一个伦理学概念的辨析》,《道德与文明》2010第1期。
[1] 余露. 驯养动物应享有公民身份吗?——兼论公民身份的范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33-38.
[2] 晏辉. 现代伦理精神与法律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5-10.
[3] . 论道德事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2-28.
[4] . 从“孝”与“Eros”的比较看中西传统伦理共通之可能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47-51.
[5] . 论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75-79.
[6] 沈顺福. 存在的意义:我们如何对待他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2-26.
[7] 胡伟. 发挥利益主体在建立信用体系中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55-58.
[8] 曲德来. “忠”观念先秦演变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09-115.
[9] 王韶春. "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26-28.
[10] 陈凡赵迎欢. 后人道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现时代反思与定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6-21.
[11] 刘东升. 情、理、法:建构现代伦理的三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26-31.
[12] 张士清. 澄明被经济学语境遮蔽的人道主义--兼析施密特对结构主义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26-30.
[13] 朱书刚. 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观焦点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36-40.
[14] 沈晓阳. 博爱观念的现代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8-13.
[15] 李艳红. 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24-2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