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流动人口的治理与秩序构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流动人口治理的策略与效果同流动人口长期存在的事实相偏离,制度、政策背景下流动人口秩序整合遭遇多重困境,存在流动人口诉求多元化与政府服务统一性的矛盾。流动人口秩序构建应以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为方向,以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为基础,依托流动人口的权利赋予、服务保障等手段,构建流动人口治理的综合体系。从长远来看,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根本在于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制度。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使流动人口就近转移。
中图分类号:
〔1〕沈原:《社会建设:下一个30年》,《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3期。 〔2〕段成荣、吕利丹、邹湘江:《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3年第2期。 〔3〕陈丰:《 流动人口跨地区服务管理机制衔接研究》,《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4〕陈丙欣、叶裕民:《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城市问题》2013年第3期。 〔5〕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14年5月12日。 〔6〕郝福庆、陈磊、龚桢梽:《统筹解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人口研究》2013年第1期。 |
[1] |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68. |
[2] |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77. |
[3] | 陈鹏. 个案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的路径与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78-85. |
[4] |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146. |
[5] | 黄新华. 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的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65-71. |
[6] | 杨轶华.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教育贫困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2-78. |
[7] | 邓国胜, 辛华. 美国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9-85. |
[8] | 张祖平. 中国志愿者保险投保探析--基于6省86县市(地区)的数据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86-93. |
[9] | 宋言奇. 城市社区建设的机理与路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87-192. |
[10] | 孙宽宁,徐继存.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复兴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7-51. |
[11] | 郑元景. 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2-56. |
[12] | 夏历.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语言文字需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7-61. |
[13] | 徐家良,许源.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制度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45-49. |
[14] | 李立,胡静波.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65-68. |
[15] | 徐永祥,侯利文. 城市基层治理的路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33-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