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6): 67-68.

•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法学视野 • 上一篇    下一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仲裁研判

李志文,密晨曦   

  • 出版日期:2015-12-15 发布日期:2015-12-15
  • 作者简介:李志文,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连116026);密晨曦,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860)。
  • 基金资助: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48)

  • Online:2015-12-15 Published:2015-12-15

摘要: 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定目的,对争端的管辖范畴以及附件七仲裁强制适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公约设置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兼具自愿和强制的双重特点,提出附件七中的仲裁应置于公约的争端解决的整体框架下予以探讨,而通过协议和平解决争端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缔约国有义务善意行使公约赋予的提起强制仲裁的权利。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上争端, 争端解决方法, 强制仲裁

中图分类号: 

  • DF935

〔1〕吴崇伯:《融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优势与对策论析——以福建为例》,《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2〕〔3〕〔4〕伊恩·布朗利:《国际公法原理》,曾令良、余敏友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623、623、628页。
〔5〕吴慧:《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强制解决争端程序的强制特性》,《法商研究》1995年第1期。
[1] 李志文. 我国国际海底资源开发法律制度中的地位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40-4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