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环境治理模式正经历以国家为主导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共治的模式转变过程,在国家大力推进、地方实践积极跟进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治理的有效实现仍存在管理丛林、法律缺位等诸多障碍。因此从主体地位平等、环境正义、良法善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探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并从法律救济、制度救济,保护度等视觉进行法律考量,应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有效治理的直接途径。
中图分类号:
〔1〕邢环中:《论立法人性化》,《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199页。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30日,http://www.news.xinhuanet.com/zil,2015年4月5日。 〔4〕张尚仁:《〈道德经〉哲学体系纲要》,《思想战线》2008年第5期。 〔5〕张尚仁:《〈道德经〉“善治”的社会管理论》,《思想战线》2012年第2期。 〔6〕郑鹏程:《法律的良善性》,《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7〕张文显:《民生呼唤良法善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9期。 〔8〕莫纪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法学杂志》2014年第3期。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5日,http://www.news.xinhuanet.com/pol,2015年4月8日。 〔10〕华金辉:《合理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年第6期。 〔11〕郭艺珺:《2015,环保PPP盛宴启幕》,《解放日报》2015年3月1日。 〔12〕闫宝龙:《吸引民间资本以BOT模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思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
[1] | . 社会矛盾的法治化探讨——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会管理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9-101. |
[2] | 于德江, 王利民. 论法治的根本是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92-98. |
[3] | 管人庆. 论网络政治表达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以匿名权为核心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49-52. |
[4] | 蒋德海. 文化中的法治要素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0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