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1): 37-42.

• 形而上学的当代建构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本质

许恒兵   

  • 发布日期:2018-08-22
  • 作者简介:许恒兵,哲学博士,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03)。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X014)

  • Published:2018-08-22

摘要: 在传统理解中,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地被归结为“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导致说明人的能动性的困境。充分考察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原初批判语境,马克思所实现的理论变革之首要不在于确立了本体论的唯物主义,而在于确立了方法论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传统哲学(包括一切旧的唯物主义)的对立首要地在于方法论的对立。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真实意义,可为合理说明人的能动性问题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 历史决定论, 人的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 

  • B03

〔1〕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序言第1页.
〔2〕王阴庭:《普列汉诺夫哲学新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97-98页.
〔3〕《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24页.
〔4〕广松涉:《唯物史观的原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0页.
〔5〕李尚德:《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417页.
〔6〕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5页.
〔7〕林艳梅:《历史规律外在于人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8〕商逾:《评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理论学刊》2000年第3期.
〔9〕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第95页.
〔10〕〔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3、592页.
〔11〕〔16〕〔17〕〔18〕〔19〕〔20〕〔23〕〔24〕〔25〕〔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6、554、553、554、545、528、525、526、526、608页.
〔12〕〔26〕〔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25、25-26页.
〔13〕〔22〕张一兵:《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3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70、269页.
〔14〕海德格尔:《路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507页.
〔15〕〔2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4、89页.
〔21〕〔29〕〔3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29、22、93页.
〔27〕马尔科维奇:《从富裕到实践》,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页.
〔28〕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91页.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4页.
〔34〕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1]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11.
[2] 王庆丰. 欲望形而上学批判——《资本论》的形上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11.
[3] 周嘉昕.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四个基本问题——基于思想史和理论逻辑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20.
[4] 吴照玉. 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根源及其解决路径——皮凯蒂与马克思的分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1-26.
[5] 李艳艳. 目标定位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50-54.
[6] 刘亚军.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60-65.
[7] 皮家胜. 身体与空间:拓展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两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7-24.
[8] 张岩, 李闯. 马克思的社会时间观与人的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36-39.
[9] 张丽. “中国梦”内在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哲学思考——2013年辽宁省哲学年会会议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5-200.
[10] .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解放原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29-32.
[11] . “人的存在”本质与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33-35.
[12] . 天下观念、民族国家与现代认同——权力与教化变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2-27.
[13] . 超越“资本的文明”:“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道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25-31.
[14] . 经济人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及其达成——基于人和社会行为机制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38-42.
[15] 王东红. 对象性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4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