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4): 132-141.

• 中外关系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澳门与马尼拉关系的开始——1579—1584年间赴澳门的西班牙人

伍玉西   

  • 发布日期:2018-08-24
  • 作者简介:伍玉西,历史学博士,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广东 潮州521041)。

  • Published:2018-08-24

摘要: 1579—1584年间,有几批西班牙人从马尼拉来到澳门,揭开了大航海时代澳门与马尼拉关系的序幕,其中著名的有1579年的阿尔法罗冒险队、1582年的桑切斯使团和1584年的罗马诺使团。澳门葡萄牙人为独占对华贸易,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西班牙人的到来。受葡萄牙保护的耶稣会传教士绝大多数与澳门葡萄牙人站在一起并给他们出谋划策,为成功保住澳门居留地发挥了特殊作用。16世纪后期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与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之间的关系是近代早期两国在海外扩张中互相猜忌、排斥的缩影。

关键词: 澳门, 马尼拉, 葡萄牙, 西班牙, 传教士

中图分类号: 

  • K248

〔1〕〔葡〕特谢拉:《16—17世纪从菲律宾前往东南亚葡占领地的传教团》,尚春雁译,《文化杂志》(澳门)总第52期,2004年第4期.
〔2〕陈台民:《中菲关系与菲律宾华侨》第一册,马尼拉:以同出版社,1961 年,第147页.
〔3〕〔法〕裴化行:《明代闭关政策与天主教传教士》,沈毓元译,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第4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60-261页.
〔4〕〔6〕〔14〕〔西〕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何高济译,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第247-267、274、298页.
〔5〕〔16〕〔30〕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一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6-177、181、195页.
〔7〕〔15〕〔35〕崔维孝:《明清之际西班牙方济会在华传教研究(1579—1732)》,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67-68、80、86-87页.
〔8〕〔英〕 C.R.博克舍编注:《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何高济译,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36页.
〔9〕〔西〕门多萨编撰:《中华大帝国史》,孙家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215页.
〔10〕〔42〕张廷茂:《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史》,澳门:澳亚周刊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72-74、102页.
〔11〕〔51〕〔54〕〔60〕〔61〕〔62〕〔65〕〔意〕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文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12、111-112、112、112-113、113、113、112页.
〔12〕赵春晨校注:《澳门纪略校注》,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第68-69页.
〔13〕〔19〕〔美〕 C. R. 博克萨:《十六——十七世纪澳门的宗教和贸易中转港之作用》,黄鸿钊、陆亚玲译,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第5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第84、87页.
〔17〕韩承良:《中国天主教传教历史》,台北: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社,1994年,第29页.
〔18〕〔美〕查·爱·诺埃尔:《葡萄牙史》上册,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编译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30页.
〔20〕〔23〕金国平、吴志良:《早期澳门史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0、162页.
〔21〕〔24〕〔27〕〔28〕〔29〕〔34〕〔39〕〔40〕〔41〕〔45〕〔46〕〔48〕〔49〕〔63〕Lúcio de Sousa,The Early European Presence in China,Japan,the Philippines and Southeast Asia(1555—1590)——The Life of Bartolomeu Landeiro,Macao:Macao Foundation,2010,pp.39,40,41,45,42-43,54,55,55,78-79,61,62,94-103,103,103.
〔22〕〔美〕夏伯嘉:《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向红艳、李春园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1页.
〔25〕〔31〕C.R. Boxer,Fidalgos in the Far East,#magtechI#1550— 1770:Fact and Fancy in the History of Macao,The Hague:Martinus Nijhoff,1948,pp.40,40.
〔26〕〔37〕〔38〕〔44〕戚印平:《远东耶稣会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85-488、307、391-433、271页.
〔32〕〔西〕罗德里格斯:《菲律宾在东亚的影响(1595—1593)》,蔚玲译,《文化杂志》(澳门)第52期,2004年.
〔33〕〔67〕周婉窈:《海洋与殖民地台湾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股份公司,2012年,第65-94、71页.
〔36〕〔法〕裴化行:《利玛窦神父传》下册,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487页.
〔43〕〔葡〕鲁伊·罗里多:《葡萄牙人与丝绸之路:明朝末年的澳门与马尼拉》,张廷茂译,《文化杂志》(澳门)总第44期,2002年第4期.
〔47〕陈文源:《16世纪末居澳葡人议事机构成立的背景分析》,《暨南学报》2014年第5期.
〔50〕陈丙先:《菲律宾殖民当局的对华政策(16—17世纪)》,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78-81页.
〔52〕〔66〕《利玛窦书信集》,罗渔译,台北:台湾光启出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47、459-460 页.
〔53〕金国平:《西力东渐:中葡早期接触追昔》,澳门:澳门基金会,2000年,第316页.
〔55〕〔56〕〔58〕〔64〕〔68〕〔69〕金国平编译:《西方澳门史料选萃(15—16世纪)》,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4-265、260、262、249、258、249页.
〔57〕《文化杂志》(澳门)编:《十六和十七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127页.
〔59〕〔70〕〔法〕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萧濬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0、231页.
〔71〕〔葡〕塞亚布拉:《强权、社会及贸易:澳门和菲律宾的历史关系(16—18世纪)》,郭颐顿译,《文化杂志》(澳门)总第51期,2004年第3期.
〔72〕〔瑞典〕龙思泰:《早期澳门史》,吴义雄、郭德焱、沈正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143页.
[1] 吴大昕. 明代杂职官员出身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26-136.
[2] 李云泉. 朝贡与条约之间: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的并存与兼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6-112.
[3] 赵轶峰.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43-152.
[4] 杨向艳. 议狱缓死:万历朝续妖书案之皦生光狱始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59-165.
[5] 陈宝良. 明代中后期的官场生态与官场病的形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6-136.
[6] 叶锦花. 明代盐场制度变革与州县赋役调整——以福建同安县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37-144.
[7] 庞乃明. 欧洲势力东渐与晚明学术流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45-153.
[8] 齐畅. 阁臣、宦官与万历朝国本之争——以京师《东岳庙碑记》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16-120.
[9] 展龙. 明代廪生释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37-147.
[10] 叶锦花. 明代灶户宗族生计变革与祖先故事演变——以石狮铺锦黄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40-151.
[11] . 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37-138.
[12] . 从银、力差的变迁看明代均徭法的演化路径——以浙江地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08-109.
[13] . 明初磨勘司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20-128.
[14] . 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以黄、淮、运和三吴水利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48-158.
[15] . 《明史》万稿与王稿类传的异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59-16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5] 陶水平. 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主义理论范式及其批评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75 -187 .
[6]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7] 何自力. 关于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 -12 .
[8] 蒋永穆. 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9 -21 .
[9] 刘志松. 清代河工贪冒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7 -113 .
[10]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