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儒家之道的角度观察清儒之学,清代学派的分化和增多并不意味着每转益进,而是途穷后的回顾,是被逼无奈下的选择。面对种种社会危机,清儒拿不出良策,只好返身向古人古书寻求答案。清初黜阳明学而尊朱子学,清中期宋学衰而汉学兴,清晚期于汉于宋皆不厝意,而出现今文经学和汉宋调和论。各学派虽然在研治古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根本上说,并未将儒家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未能为现实社会找到一条可行之路。清代各学派向古学中求索“圣人之道”,屡试屡败,充分暴露了儒家文化的弱点,说明儒家文化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儒家之道在清代的裂变与衰落,对于当下的“国学热”别具镜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
〔1〕刘师培:《近儒学术统系论》,《清儒得失论——刘师培论学杂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7页. 〔2〕费密:《道脉谱论》,《费氏遗书三种·弘道书》卷上,大关唐氏成都刊本,第23页,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3〕黄宗羲:《朝议大夫奉敕提督山东学政布政司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清溪钱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41页. 〔4〕张伯行:《思辨录辑要序》,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2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b页. 〔5〕姚莹:《复黄又园书》,《中复堂全集·东溟文外集》卷1,同治六年刻本,第34页,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6〕陈宏谋:《王丰川先生续集序》,《培远堂文集》卷1,《陈榕门先生遗书》,民国三十二年广西省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印本,第9页,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7〕纪昀:《经部总叙》,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页. 〔8〕〔11〕〔18〕〔30〕〔3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1-33、34、43、75-77、75页. 〔9〕〔12〕〔21〕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54、353、546页. 〔10〕惠栋:《<左传补注>提要》,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29,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42页. 〔13〕戴震:《与方希原书》,《戴震全书》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375页. 〔14〕戴震:《与是仲明书》,《戴震全书》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370页. 〔15〕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戴震全书》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161页. 〔16〕〔35〕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8,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10页. 〔17〕戴震:《与某书》,《戴震全书》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496页. 〔19〕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二》,章学诚:《文史通义新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76页. 〔20〕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中之下,江藩:《汉学师承记》(外二种),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334页. 〔22〕钱穆:《孔学与经史之学》,《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卷,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年,第256页. 〔23〕曾廉:《应诏上封事》,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493页. 〔24〕倭仁:《日记》,《倭文端公遗书》卷4,光绪二十年山东书局刊本,第21页,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25〕徐世昌:《心巢学案》,《清儒学案》第4册,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1990年,第336页. 〔26〕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8页. 〔27〕刘师培:《清儒得失论——刘师培论学杂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7页. 〔28〕魏源:《刘礼部遗书序》,《魏源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42页. 〔29〕龚自珍:《与江子屏笺》,《龚自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47页. 〔32〕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康有为全集》第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第56页. 〔33〕蒙文通:《廖季平先生传》,蒙文通:《经史抉原》,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第138页. 〔34〕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国维文集》第1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97页. 〔36〕罗泽南:《重修濂溪先生墓记》,《罗山遗集》卷5,同治二年长沙刊本. 〔37〕贺熙龄:《序》,唐鉴:《唐确慎公集》卷首,光绪乙亥校刊本. |
[1] | 柏桦. 清王朝罪犯发遣新疆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17-125. |
[2] | 倪玉平. 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试论清朝咸、同时期的财政转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87-96. |
[3] | 刘平. 清朝海洋观、海盗与海上贸易(1644—1842)[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97-105. |
[4] | 倪屹. 穆克登勘定的图们江源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1-125. |
[5] | 房宏琳,陈佳馨.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94-99. |
[6] | 李学成. 满族八大家与八大姓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2-155. |
[7] | . 从档案文献看海城侯氏与黄瓦窑的经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35-141. |
[8] | . 明清时期天主教中国教区的“祭礼之争”——一种礼仪视角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46-151. |
[9] | . 清康熙开海后中国对日贸易重心北移原因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64-168. |
[10] | 关亚新. 清代辽西地区的毡帽制造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5-177. |
[11] | 陈志刚. 论清代前期颇罗鼐总理藏政的历史原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45-150. |
[12] | 阎光亮. 清代科举家族的百科全书——评《清代科举家族》[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88-189. |
[13] | 王小侠. 清代中叶人口增长负效应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03-107. |
[14] | 祖伟. 略论清初崇德会典的议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63-165. |
[15] | 张杰. 清代满族萨满教祭祀神杆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99-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