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6): 113-121.

• 中外关系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何处是中华——历史上日本对“中华”概念的理解、阐释和运用

朱莉丽   

  • 出版日期:2016-11-15 发布日期:2018-07-26
  • 作者简介:朱莉丽,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 200433)。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SS015)

  • Online:2016-11-15 Published:2018-07-26

摘要: 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的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儒家的天下观,以及作为其主要构成要素的华夷思想、中华思想等,对于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曾经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华”这一概念,不但在区分自我与他者的同时显现出强烈的自国中心主义和文化优位主义的意味,而且代表了为东亚各国所公认的华夷秩序的顶点。深受华夷思想影响的历史上的日本,为了提升自己在以“中华”为中心的“世界秩序”中的地位,甚至登上这一序列的顶端,从自国的情况出发,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阐释。而在这些阐释背后,伴随着的是日本国家意识的成长及构建以自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的需求,无疑,“中华”思想在东亚的传播以及各国对“中华”思想的运用,对东亚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生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中华, 华夷思想, 日本

中图分类号: 

  • K313.2

〔1〕王尔敏:《“中国”名称溯源及其近代诠释》,《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370-387页。
〔2〕张双志:《略论“中华”的起源和涵义》,《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3期。
〔3〕大津透:《古代の天皇制》,东京:岩波书店,1999年,第26页。
〔4〕〔8〕甘怀真:《日本江户时代儒者的“天下”观念:以会泽安〈新论〉为例》,张宝三、杨儒宾:《日本汉学研究续探:思想文化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0、172页。
〔5〕藤原继绳等:《续日本纪》卷40《桓武天皇》,新订增补国史大系本,东京:吉川弘文馆,1961年,第546页。
〔6〕菅原道真编:《类聚国史》卷190《风俗俘囚》,国史大系本,东京:经济杂志社,1916年,第338页。
〔7〕源光国编:《大日本史》卷24《淳和天皇纪》,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日)文化七年刻本,第24册,第10页。
〔9〕佚名:《平家物语》,王新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464页。
〔10〕〔16〕王金林:《日本神道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163、184页。
〔11〕〔12〕北畠亲房:《神皇正统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87),岩佐正校注,东京:岩波书店,1965年,第71、48页。
〔13〕玉悬博之:《〈神皇正統記〉の歴史観》,《日本思想史研究》(仙台)第1号,1967年。
〔14〕薛俊:《日本国考略·文辞略》之《戒严王师行成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278-279页。
〔15〕瑞溪周凤:《善邻国宝记》卷中,田中健夫编:《善邻国宝记·新订续善邻国宝记》,东京:集英社,1995年,第2-8页。
〔17〕〔26〕渡边浩:《日本政治思想史:十七—十九世纪》,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10年,第88-89、306页。
〔18〕林春胜、林信笃编:《华夷变态》序,《东洋文库丛刊》第15上,东京:东方书店,1981年,第1页。
〔19〕雨森芳洲:《缟纻风雅集》,《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资料集刊》11-1,大阪:关西大学出版部,1979年,第259页。
〔20〕韩东育:《朱舜水在日活动新考》,《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
〔21〕伊藤仁斋:《论语古义》,关仪一郎编:《日本名家四书诠释全书》第3册,东京:凤出版株式会社,1973年,第137-138页。
〔22〕太宰春台:《经济录》卷2,龙本城一编:《日本经济大典》第9卷,大阪:启明社,1928年,第432页。
〔23〕《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11《原道》,《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7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24a页。
〔24〕日本古典学会编:《新编山崎暗斋全集》第1卷,东京:鹈鹕社,1979年,第373页。
〔25〕浅见纟冋斋:《中国辩》,《日本思想大系》第31卷《山崎暗斋学派》,东京:岩波书店,1982年,第418页。
〔27〕〔28〕〔29〕〔30〕〔31〕山鹿素行:《中朝事实》,东京:中朝事实刊行会,1985年,第16、12、12、12、33页。
〔32〕黄俊杰:《东亚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经典与理念:互动、转化与融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3页。
〔33〕洪景海:《随槎日录》,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9卷,首尔:东国大学校,1990年,第272-273页。
〔34〕李景稷:《扶桑录》,《海行总载》第3辑,首尔: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重印本,1985年,第11a页。
〔35〕申维瀚:《海游录》,《韩国文集丛刊》,首尔:景仁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200册,第525-526页。
〔36〕金世濂:《海槎录》,《海行总载》第4辑,首尔: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重印本,1985年,第16页。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