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在进入超低生育水平之后,逐步调整了生育控制政策,在此情况下人们的生育意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政府、社会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以北京、上海、广州中产阶级的理想生育子女数和期望生育子女数为指标进行的调查表明,除了传统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户籍属性等因素外,自评阶层、中产阶级、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都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生育政策调整以后,对生育意愿影响的经济因素强于社会阶层因素,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中产阶级也仍然处于成长期,尚未与非中产阶级在生育意愿上表现出显著差异。造成持续的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而是高昂的生育成本,因此,提高生育水平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压力和生育成本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1〕郭志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中国生育数据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的研究》,《人口研究》2000年第1期. 〔2〕〔3〕李建民:《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人口研究》2004年第6期. 〔4〕〔15〕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5〕郑真真、李玉柱、廖少宏:《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成本收益研究——来自江苏省的调查》,《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2期. 〔6〕劳动报:《沪一个孩子生育成本高达247万不包括结婚买房》,2013年11月28日,http://sh.qq.com/a/20131128 /003334.htm,2017年5月6日. 〔7〕陈字、邓昌荣:《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6期. 〔8〕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9〕周云:《中日两国生育意愿、生育水平及影响因素比较》,《人口与社会》2016年第1期. 〔10〕〔13〕〔14〕郑真真:《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6期. 〔11〕陈凤金:《生育选择与乡土文化——基于福建莆田安村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009年,第43-52页. 〔12〕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16〕赵文琛:《论生育文化》,《人口研究》2001年第6期. 〔17〕侯伟丽:《生育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及其管理》,《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2期. 〔18〕李建民:《中国的生育革命》,《人口研究》2009年第1期. 〔19〕陈秀红:《影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社会福利因素之考察》,《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第1期. |
[1] | 张先亮, 贾晓蕾. 城市化进程中外商群体用语现状的考察——以义乌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43-47. |
[2] | 冯学锋, 肖俊敏. 论当代中国新语言年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48-52. |
[3] | 毛力群, 张晨阳. 人才市场招聘广告对应聘者语言能力的要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53-56. |
[4] | . 中国东西部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对比测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62-67. |
[5] | 陈涛.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39-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