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普通物品与艺术品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后现代艺术给艺术的定义带来了挑战。丹托认为,普通物的转化在于摹仿原物的背后有某种意义存在,但他并未阐明这种意义是什么。与丹托模糊的艺术本体论观点不同,当代美学家阿甘本指出,当代艺术的危机是由艺术家创作与鉴赏者趣味之间的分裂、工业品的生产与艺术品的创造之间的混淆所导致。同时,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的哲学传统,认为艺术(制作)的本质在于把人抛入暂时停顿的时间之中,体味本真性的存在。阿甘本对艺术本体问题的探讨可给我们思考当代艺术提供启发。
中图分类号:
〔1〕〔2〕〔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集》,张旭东编,陈侨清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434-450、450-474页。 〔3〕Arthur C. Danto,What Art Is,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2013,Preface,p.xii. 〔4〕〔美〕阿瑟·丹托:《寻常物的嬗变》,陈岸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59页。 〔5〕〔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26-28页。 〔6〕〔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7页。 〔7〕〔美〕阿瑟·丹托:《美的滥用》,王春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6页。 〔8〕〔10〕〔11〕〔13〕〔14〕〔15〕〔16〕〔18〕〔19〕〔21〕〔23〕〔24〕〔25〕〔26〕〔27〕〔28〕〔29〕Giorgio Agamben,The Man without Content,(Georgia Albert tran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24、63、63、41、38、41、42、43、52、49、51、44、52、44、62、63、63。 〔9〕〔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5页。 〔12〕Plato,Symposium,trans. Michael Joyce,The Collected Dialogues,ed. Edith Hamilton and Huntington Cairn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1,,205b,p. 557. 〔13〕〔希〕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周辅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71页。 〔17〕〔德〕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276页。 〔20〕〔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22〕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46页。 |
[1] | 张一兵. 反对景观统治的地理心理学与革命游戏——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5-12. |
[2] | 傅永军. 阐释有限与无限关系的形而上追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30-37. |
[3] |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
[4] | 程广云. “公有私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所有权和社会所有制设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8-64. |
[5] |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
[6] | 孙文宪.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83-191. |
[7] | 谢纳.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97-201. |
[8] | 张一兵. 认识论中的四肢交互结构——广松涉《存在与意义》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5-12. |
[9] | 谭顺. 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运动——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38-46. |
[10] | 姚文放.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7-189. |
[11] | 李春青. 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生产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90-201. |
[12] |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
[13] | 曾繁仁.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生生美学的提出与内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39-47. |
[14] | 张俊山. 透视生产总值及经济增长的经济涵义和社会性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24-139. |
[15] | 杜书瀛. 文学的“意识存在”和“物质存在”——在克罗齐诞辰152周年之际重读他的《美学原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9-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