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法律本身具备的外部设计性与组织性、内部抽象性与前瞻性是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关键要素,司法又是法律实施的载体,在社会治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学界对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逻辑与进路却不明晰,司法理性承载了司法对良好社会秩序的工具性价值,符合社会内部秩序规则的作用逻辑。司法理性的社会治理效用逐渐凸显,能够对社会内部秩序规则形成有效引导,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强化司法认同的"根本性"解决路径。司法机关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需做到统一标准与价值判断融合、从个案权威与司法监督中分析出司法治理性价值传导功能、搭建社会模仿平台、提升司法理性的扩扇面。?
中图分类号:
[1] | 车流畅. 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学习与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法治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07-208. |
[2] | 苏敏华.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被害人赔偿与补偿程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79-84. |
[3] | 王淑敏. "一带一路"的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85-89. |
[4] | 房文翠. 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法律统一适用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0-95. |
[5] | 李栋. 普通法"关系"的发展与历史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2-108. |
[6] | 徐晓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法推动婚俗改革的实践--以侗族、苗族的碑文资料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9-116. |
[7] | 徐爱国. 巫术入罪与去罪--一个法律史视角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37-141. |
[8] | 郑全红. 民初女子财产继承权的变迁--以大理院判例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42-149. |
[9] | 朱红林. 史与秦汉时期的决狱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50-155. |
[10] | 霍存福.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22-31. |
[11] | 祖伟.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32-39. |
[12] | 王帅一. 明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关系:土地契约的多样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79-80. |
[13] | 万金冬, 吴宏政. 从“权利科学”看法律立法中的义务——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人学立场及其缺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89-92. |
[14] | 杨秋生, 施光磊. 天理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观念的源本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88-90. |
[15] | . 黄岩诉讼档案状词真实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4-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