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9 ›› Issue (5): 67-71.

• 民法热点问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序良俗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运用——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对个人信息的规定

蔡唱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 发布日期:2021-01-22
  • 作者简介:蔡唱,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 海口 570228)
  • 基金资助:
    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YBA072);

  • Published:2021-01-22

摘要: 公序良俗原则实质上应该是"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中采取列反面清单的方式加以运用。《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中用专门章的规定彰显了对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重视。然而在其不承担责任条款列举中,则规定"为维护公序良俗而实施的必要行为"的实施收集、使用或者公开个人信息等行为不承担责任。该规定不同于关于公序良俗在民法中的运用方法,会产生侵害个人信息的巨大风险,减损个人信息保护内容。民法典中应该正确认识公序良俗的作用,平衡权利的保护与公序良俗的保护。建议删除816条第4项规定,回归不违背公序良俗的科学运用模式,全面保护个人信息。?

关键词: 公序良俗;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人格权编;

中图分类号: 

  • DF0
[1] 车流畅. 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学习与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法治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07-208.
[2] 苏敏华.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被害人赔偿与补偿程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79-84.
[3] 王淑敏. "一带一路"的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85-89.
[4] 房文翠. 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法律统一适用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0-95.
[5] 李栋. 普通法"关系"的发展与历史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2-108.
[6] 徐晓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法推动婚俗改革的实践--以侗族、苗族的碑文资料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9-116.
[7] 徐爱国. 巫术入罪与去罪--一个法律史视角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37-141.
[8] 郑全红. 民初女子财产继承权的变迁--以大理院判例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42-149.
[9] 朱红林. 史与秦汉时期的决狱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50-155.
[10] 霍存福.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22-31.
[11] 祖伟.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32-39.
[12] 王帅一. 明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关系:土地契约的多样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79-80.
[13] 万金冬, 吴宏政. 从“权利科学”看法律立法中的义务——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人学立场及其缺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89-92.
[14] 杨秋生, 施光磊. 天理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观念的源本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88-90.
[15] . 黄岩诉讼档案状词真实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4-9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