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1): 49-56.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华美学命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

张晶   

  • 出版日期:2020-02-29 发布日期:2020-10-21
  • 作者简介:张晶,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24)。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ZW001)

  • Online:2020-02-29 Published:2020-10-21

摘要: 中国美学研究虽然已是成绩斐然,但在构建中国具有自身特质话语体系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要求下,必须有一个新的突破。从范畴研究到命题研究,这是中国美学研究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范式转换。命题本是逻辑学的概念,而哲学的或美学的命题,则是由人们在长期的理解和诠释中产生的重要学术观点的表述。美学命题的共同特征一在其客观性,二在其意向性。中国美学命题有与西方美学命题的共同属性,也有属于中华思想背景的个性特征。以更为自觉的命题意识进行中国美学研究,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命题, 中华美学精神, 范式转换

中图分类号: 

  • B83

〔1〕吴建民:《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8页.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5页.
〔3〕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45页.
〔4〕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30页.
〔5〕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5信,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48页.
〔6〕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41页.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3页.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页.
〔9〕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8页.
〔10〕克莱夫·贝尔:《艺术》,周金环、马钟元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第6页.
〔1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82页.
〔12〕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08页.
〔13〕〔16〕〔17〕孙小礼等主编:《科学方法》,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年,第220、224、225页.
〔14〕〔15〕胡塞尔:《逻辑研究》第2卷,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48、102页.
〔18〕汤一介:《“命题”的意义——浅说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某些“命题”》,《文艺争鸣》2010年第2期.
[1] 吴建民. 命题与古代美学理论之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7-65.
[2] 金雅. 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59-64.
[3]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1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