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将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动力。借鉴“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理念,有助于形成东北地区城市存量发展、产城融合、多方参与、系统规划的新发展模式。协调新老城区的发展顺序,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建设智慧城市,规划哈大齐、长吉图、辽中南城市群,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产业、城市互促发展,提升城市规划中市民、企业的参与度等手段将有效促进东北地区城市精明增长,实现东北振兴。
中图分类号:
〔1〕马强、徐循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3期. 〔2〕唐相龙:《“精明增长”研究综述》,《城市问题》2009年第8期. 〔3〕王朝晖:《“精明累进”的概念及其讨论》,《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3期. 〔4〕Wiechman T.,“Errors Expected-Aligning Urban Strategy with Demographic Uncertainty in Shrinking Cities,” 〔5〕Martinez-Fernandez C.,et al.,“The Shrinking Mining City:Urban Dynamics and Contested Territory,” 〔6〕吴康、孙东琪:《城市收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经济地理》2017年第11期. 〔7〕〔8〕徐博:《收缩城市与精明发展——收缩型中小城市政府治理与市场效率的内在逻辑匹配及改革创新空间》,《经济学家》2019年第12期. 〔9〕徐博、庞德良:《增长与衰退:国际城市收缩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学家》2014年第4期. 〔10〕高舒琦:《收缩城市研究综述》,《城市规划学刊》2015年第3期. 〔11〕梁鹤年:《精明增长》,《城市规划》2005年第10期. 〔12〕刘志玲、李江风、龚健:《城市空间扩展与“精明增长”中国化》,《城市问题》2006年第5期. |
[1] | 魏建国. 基于经济要素流动与东北地方法治竞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7-82. |
[2] | 方世荣. 东北振兴中的营商环境治理——关于拓展行政公益诉讼范围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9-54. |
[3] | 赵儒煜. 论东北地区产业选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的沿革与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5-66. |
[4] |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6. |
[5] | 逄增玉. 文化大发展与东北振兴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42-46. |
[6] | 刘曦. 东北振兴进程中的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23-126. |
[7] | 张国俊. 制约东北振兴的金融风险因素及其治理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08-113. |
[8] | 关蓉晖. 诚信文化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3-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