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国哲学研究
    儒家经典与生活世界中的复仇
    干春松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5-16. 
    摘要 ( 285 )   PDF(pc)(772KB) ( 758 )   收藏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对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复仇就是其中一个。儒家经典对复仇有明确的表述,但在后世的法律体系中又明令禁止复仇,如此就造成经典与法律的冲突,从而吸引了历代思想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一方面,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得不到现实制度的支持而失去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绝对背弃经典的法律制度亦会造成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对于复仇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儒家经典对于中国社会影响的复杂性,并帮助我们理解经典对于现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化体用论视域下的张载哲学
    翟奎凤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7-24. 
    摘要 ( 191 )   PDF(pc)(821KB) ( 337 )   收藏
    体用论是张载哲学体系最为重要的方法论。张载的体用论思想具体展现为神化论,“一故神,两故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这种神体、化用的思想,可以说是张载哲学的总纲领。从神化体用论来看,张载思想中长期争论的虚、气关系问题也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虚气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体用关系,虚相当于神、气为化用。这种体用神化论,与玄学的有无论、佛学的色空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儒家体用论的生生活力。“神化为天之良能”,但人可以“穷神知化”“存神过化”,因此,神化论在张载思想中也体现了本体论和工夫论的合一。导源于《易传》的神化论,经张载、王夫之的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独特的神化派哲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心若镜与消极自由——《庄子·应帝王》的政治哲学
    朱承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25-31. 
    摘要 ( 252 )   PDF(pc)(903KB) ( 221 )   收藏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应帝王》讨论了“如何应对公共生活”的问题。该篇既表达了帝王的治理之道,认为帝王应该以无欲无为而获天下之治;同时也表达了民众的应对之道,主张民众要顺应自然、浑沌应世,在有限的人生中消极应对无限的变化,从而避免外在的干扰,更好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庄子认为,无论是帝王还是民众,都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来干涉他人,也不能为人所迷惑和控制,而应该消除自己的机巧之心,将心灵当成一面镜子,观照而不介入公共生活,从而在“不去做什么”“不要成为什么”的消极应对中实现个体的精神自由。这种保持浑沌状态的自由观,既具有按照自己意志生活而不被他人干涉的消极自由的意味,同时也因放弃公共责任而存在一定的局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的知识来源及其当代意义——以早期中国社会的权力产生为考察对象
    袁晓晶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32-39. 
    摘要 ( 197 )   PDF(pc)(987KB) ( 182 )   收藏
    以天命的德性论立场来考量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权力观念的起源,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上古时期所发生的认知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与权力间的紧密联系。在上古时期,知识是获得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拥有和独占知识成为权力阶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周秦以降,政治文化逐渐成熟,德性化权力观逐渐掩盖了知识化权力观,使知识逐渐成为了权力的附属。而知识权力化的消极层面展现为权力者对于知识的傲慢态度。着眼于权力的知识来源,可以提醒人们再次注意知识对于权力的限定,避免权力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因无视知识的客观性而产生恶劣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研究
    土地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薛领, 李涛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40-49. 
    摘要 ( 166 )   PDF(pc)(1713KB) ( 225 )   收藏
    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土地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相关性,探寻不同约束条件下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门槛分析发现,土地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双重门槛,当其处于两门槛值之间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最为明显;从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经费支出和政府财政支出在土地要素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来看,三者均表现为单一门槛,且研发经费支出的调节作用最为明显。因此,充分运用约束条件的中介调节作用,发挥土地要素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东北振兴中的城市精明增长战略
    孙久文, 苏玺鉴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50-62. 
    摘要 ( 143 )   PDF(pc)(2090KB) ( 273 )   收藏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将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动力。借鉴“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理念,有助于形成东北地区城市存量发展、产城融合、多方参与、系统规划的新发展模式。协调新老城区的发展顺序,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建设智慧城市,规划哈大齐、长吉图、辽中南城市群,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产业、城市互促发展,提升城市规划中市民、企业的参与度等手段将有效促进东北地区城市精明增长,实现东北振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老工业基地智能化转型发展研究
    程娜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63-73. 
    摘要 ( 124 )   PDF(pc)(1689KB) ( 292 )   收藏
    智能经济能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并有助于破除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本、资源环境、营商环境等壁垒,在降低转型成本的同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指明新的方向,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及时把握智能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这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也是智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从智能经济的制度创新、市场运行、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入手,构建科学完善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智能化转型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治热点研究
    突破科研经费管理困境的法治路径
    狄小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74-85. 
    摘要 ( 137 )   PDF(pc)(1071KB) ( 152 )   收藏
    自由支配科研经费是科研创新的内在要求,依法监管财政性质的科研经费是相关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课题制改变了科研人员、课题依托单位和相关行政机关的利益关系,在平衡科研人员、课题依托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利益上,继续按照传统行政思维管控科研经费,将造成宽松失度的困境。突破科研经费管理困境,需要坚持法治思维,并以法治方式兼顾课题各方利益,建立起以信任为基调,以科研人员自律、课题依托单位自治和行政权力规范为内容的治理体系,形成并实施失信行为的信用惩戒以及违纪、违法及犯罪的惩罚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诚信体系,实现科研经费治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修复性正义在少年司法中的运用
    刘学敏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86-97. 
    摘要 ( 180 )   PDF(pc)(1084KB) ( 273 )   收藏
    修复性司法运用于少年犯罪已成为国际上刑事政策的重要议题,在严罚化及被害人地位提升的趋势下,修复性正义为少年司法提供了另一种面对少年犯罪的典范。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将修复性司法运用于少年犯罪,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较传统刑事司法模式,修复性司法更好地考虑到少年、受害人和社区的利益,修复正义比矫正正义更符合程序公平和比例原则的要求。在少年司法中引入修复正义,应坚持少年的最大利益原则,正确理解少年的悔恨与责任,关注少年的社会融合,坚持以促进少年的健全成长为目的,推展我国少年修复性司法在实务中积极、正面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遗传资源与知识产权的属性
    徐家力, 赵威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98-105. 
    摘要 ( 328 )   PDF(pc)(1077KB) ( 250 )   收藏
    生物遗传资源与知识产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属性的冲突上,反对赋予其知识产权的学术观点认为,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知识产权不符合传统知识产权客体的智力成果属性。虽然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并非不体现智力成分,但是严格来说,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其智力成果属性一直在褪色,这以商标、地理标志等为先例。所以,需要找到生物遗传资源与知识产权的契合点,即信息属性,因为信息属性是传统知识产权与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共有属性,这使后者进入知识产权制度范围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法法律问题研究
    国际海事惯例的适用之反思
    傅廷中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06-113. 
    摘要 ( 165 )   PDF(pc)(1225KB) ( 226 )   收藏
    海事惯例作为法律的渊源之一,是经过国际海运界长期反复实践形成的行为规则,对法律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然而,由于对国际惯例的适用条件理解不一,在当前的海事司法实践中,适用国际惯例的机会较少,人们习惯于从民法与海商法的隶属关系出发,在《海商法》对某一事项没有直接规定的情况下,即直接适用民法的规定,进而忽略了海事惯例的作用。此种现象的出现,乃是由于法律中对适用制定法与适用国际惯例的关系规定得过于笼统。有鉴于此,应当从海事的视角理解国际惯例与制定法的关系,纠正对国际惯例的种种误读,以期达到正确适用法律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海警制度的移植与本土化
    裴兆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14-119. 
    摘要 ( 255 )   PDF(pc)(1101KB) ( 667 )   收藏
    美国海岸警卫队是美国海上综合执法机构,也是国际上领先的海上执法机构,其组织机构与职责使命给中国海上维权执法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值得中国海警局借鉴。尤其在中国海警局转隶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后,新时代的中国海警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可借鉴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经验,通过制定统一的中国海警局海上执法法律依据、整合中国海警局队伍、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细化海上执法的任务与职责、突出海上维权职能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本土化海警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星导航法律范畴的应然与实然
    张敏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20-125. 
    摘要 ( 125 )   PDF(pc)(1087KB) ( 92 )   收藏
    我国卫星导航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立法严重滞后的问题已经呈现出来。若干关于北斗卫星导航法治建设的问题中,卫星导航法律研究的应然和实然状况存在脱节现象。我国卫星导航法应然性是综合了民事、行政规范和技术规范的系统性法律体系;而实然状况却是对卫星导航法律体系的法理基础缺乏深度研究,对其法律属性局限于部门法的认识而缺乏对卫星导航法律的特殊产业法属性认识的升华。应在卫星导航法律的事实基础、规范基础和科学基础之上,对卫星导航法律体系的部门法抑或产业法属性展开分析,遵循卫星导航产业法定位的科学性及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卫星导航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特大城市中性别观念差异研究
    张文宏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26-135. 
    摘要 ( 238 )   PDF(pc)(1206KB) ( 212 )   收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特大城市逐步快速、大规模地发展。城市扩张带来人口加剧增长、资源供给不平衡等“城市病”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发生巨大变化。CGSS特大城市调查数据反映出民众“公领域”的收入分层、职业阶层和“私领域”的闲暇时间分配对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特大城市中民众的性别平等观念呈现出整体偏传统、部分更现代、女性偏无奈的特点。特大城市中的职业精英阶层性别观念与中间阶层相比反而更传统。业余时间“社交串门”频率更高的受访者,其价值层面的性别观念更为传统,实践层面的性别观念则更为现代。传统的性别分工理念在特大城市有回潮的苗头,但实践层面对性别平等的推进已初具规模。特大城市是我国思想文化的先导,深入研究特大城市中性别观念的差异,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继续推进性别平等实践,努力营造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溯源
    丁建定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36-142. 
    摘要 ( 178 )   PDF(pc)(1147KB) ( 236 )   收藏
    西方社会现实的发展决定其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具有时代性与阶段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既存在着多种社会保障思想不同走向,也存在着具有核心影响力和地位的主流社会保障思想理念。追溯包括主流派别在内的多种社会保障思想流派从萌芽、发展直至成熟并成为特定时代或阶段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派别的历史过程,并深入考察在这些流派影响下所形成的特定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有助于更好地阐释社会保障理念对社会保障制度政策选择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深入理解并把握好这一影响机制将为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社会资本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机制
    于宜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43-153. 
    摘要 ( 156 )   PDF(pc)(1291KB) ( 128 )   收藏
    健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固有基因,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下,面对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课题。随着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本为公众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另外一条诠释路径。社会资本作用于公众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公众健康的水平。社会资本、生活方式与公众健康之间存在着逻辑递进关系。首先,作为个体性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和作为区域性社会资本的社会参与对健康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其次,社会网络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要大于社会参与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后,生活方式在社会资本与居民健康之间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当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公共卫生风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在国民健康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去谈发展和进步、谈民主和自由。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公众健康水平的普遍提升,积极促进了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新时代择业的启示
    杨连生, 刘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54-158. 
    摘要 ( 248 )   PDF(pc)(1206KB) ( 504 )   收藏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从择业观的价值境界、逻辑起点、基本原则以及终极目标四个维度对青年职业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新时代,青年择业、就业面临多种多样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分析当代青年择业的现实境遇,系统地学习、考察马克思的择业观,探讨其当代价值和启示,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理性地选择职业,使其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史研究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的东亚“合作论”及其本质
    史桂芳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59-169. 
    摘要 ( 220 )   PDF(pc)(1222KB) ( 451 )   收藏
    19世纪中叶,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锁国政策,向欧美列强敞开了国门,不得不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在对待开国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问题上,日本出现了以亚洲“连带”为特征的“兴亚”论,并逐渐演化为扩张日本国权的亚洲主义。这种扩张性的亚洲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时期衍生出“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新的东亚“合作”论。它们从地理、人种、文化和风俗等角度,阐述中日“合作”的意义,要“协同”一致,以实现“共存共荣”。侵华战争时期,东亚“合作”论从民间走向官方、从思想观念化为政府的对外政策,助力日本“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为野蛮的侵略战争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是日本实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时日本的中国农村调查与华北日军的占领政策
    祁建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70-179. 
    摘要 ( 193 )   PDF(pc)(1256KB) ( 197 )   收藏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中国农村的自然村性质,日军在华北农村建立“自治自卫”体制,也要利用行政村制度,特别是保甲制来控制农村。近代日本学界从共同体理论延伸出中国社会发展停滞的观点,由此为侵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口。日军解决中国农村停滞与贫困的所谓主要方法就是由新民会建立合作社。中国农村虽然有宗族组织的影响和家族主义观念,但在进入20世纪以后已经出现了抵制和摆脱旧的伦理和家族制度的动向。日军作为侵略者,其政策目标是要利用华北农村的自治资源为其占领统治服务,其所宣传的华北“建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控制与掠夺。日军利用“家族主义”并大肆宣传,企图依靠已经走向衰落的宗族制度和旧伦理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抵抗。华北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只会走向失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论研究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
    范玉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80-190. 
    摘要 ( 123 )   PDF(pc)(1240KB) ( 195 )   收藏
    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研究的深化,强化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实践品格。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问题意识、理论自觉和国家需求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即以问题意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以理论自觉推动从理论研究的特殊形态走向世界舞台上的一般形态,以国家需求为价值指向,在文明互鉴中既要实现理论创新又能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以理论自觉助力中国的文明型崛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
    刘阳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191-200. 
    摘要 ( 140 )   PDF(pc)(1269KB) ( 209 )   收藏
    在正活跃于国际学术前沿的事件思想中,围绕电影与戏剧表演展开的影像—剧场维度尚未得到我国学界的充分估计与开掘。继尼采奠基之后,德勒兹用驱动影像阐说事件,较早在影像引诱与阅读介入的关系中融合个体主观经验与历史客观进程。巴迪欧沿此考察电影时间与运动及其不纯性,推进了影像事件对恩典的穿透性驱动,进一步点出了历史主体的建构方向。作为延展与拓深,在同样的取向上,费拉与威克斯在论证超戏剧事件时强化震惊美学,重读残酷现实的形象。基尔则与上述诸家对话,澄清剧场事件对历史主体经验的积极激活作用,深化了这一维度在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方面的理据性以及在包括当代中国在内的晚近大众传媒文化实践中的支点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关于财政乘数的研究综述: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视角
    周波, 于金多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5):  201-207. 
    摘要 ( 232 )   PDF(pc)(1260KB) ( 242 )   收藏
    财政乘数规模测算及其理论机制阐释,是评价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核心。梳理各学术流派关于财政乘数的争论可以发现,集中于财政刺激政策所具有的替代效应和负财富效应机制及其权衡关系,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是理解财政乘数规模测算以及理论机制的重要视角。进而,财政货币政策设计,不仅应高度重视异质性政府支出,而且,应将货币政策反应以及复杂的经济结构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