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6): 38-43.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国阐释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阐释艺术——对“阐释学”的现象学分析

王 俊   

  1. 浙江大学
  • 发布日期:2021-02-02
  • 作者简介:王俊,哲学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 杭州 310058)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ZX083)

  • Published:2021-02-02

摘要: 阐释学具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两种面向。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无限性面向乃是以从主体及其视域出发的意义阐发为中心,视域是无限延展的;而有限性面向是以阐释者、阐释对象及其所处的世界为中心。后者就是罗姆巴赫所言密释学的含义。在作为生活结构的世界之中,阐释学不仅是达成理解的艺术,更是安置意义、使主体融入共创的世界共同体的艺术,是均衡个别世界的原初经验和多元世界之整体框架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阐释学超越了作为普遍方法的诠释学而具有一种原创性意义,即成为一种追求有限性和无限性之间均衡的生活艺术。

关键词: 阐释;有限性;无限性;密释学;均衡

中图分类号: 

  • B089.2
[1] 曹晖. 感性、理性和公共性:图像的阐释途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2-178.
[2] 傅永军. 阐释有限与无限关系的形而上追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30-37.
[3] 陈开举. 从语境看阐释的有限与无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44-4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