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探索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所独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不同于已暴露弊端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亦有别于僵化的苏式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延续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植根于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两座高峰,是新民主主义文明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党探索和创造文明形态的路径,是通过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而实现人类解放,通过民族文明创新实现人类文明创新,实现马克思向往的“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华文明面貌焕然一新,人类文明面貌亦将会由此焕然一新。
中图分类号:
[1] | 郭忠义, 张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30-35. |
[2] | 郭玲玲. 马克思的新哲学及其理论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36-40. |
[3] | 凯瑟琳·韦尔森. 唯物主义—动物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类学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0-18. |
[4] | .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意义及其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31-36. |
[5] | 臧峰宇. 缘何“回到黑格尔”?——兼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的形成过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31-35. |
[6] | 王国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2010年辽宁省哲学学会会议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69-269. |
[7] | 张文喜. 马克思政治哲学诸问题及其他面相[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0-14. |
[8] | 董晋骞. 马克思哲学观的非概念性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9-12. |
[9] | 纪克勤, 王文慧.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历史维度与当代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32-35. |
[10] | 李庆钧. 路径依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2-16. |
[11] | 张文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6-21. |
[12] | 王桂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0-14. |
[13] | 朱宝信. 论实践本体论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11-16. |
[14] | 曾向阳.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11-16. |
[15] | 陆俊玉, 张士清. 从解释到批判:马克思哲学当代化的出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39-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