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1 ›› Issue (4): 183-195.

•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论建设历程 • 上一篇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成熟

季水河   

  1.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发布日期:2021-09-29
  • 作者简介:季水河,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湘潭 411105)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48)

  • Published:2021-09-29

摘要: 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走向了成熟。成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化批评范畴的形成,二是中国化批评标准的确立,三是中国化批评理论的建构。成熟的标志性成果是蔡仪《新艺术论》的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及“序言”的问世。成熟的意义表现在纠正了革命文学时期认识的偏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理论基础,引导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成熟

中图分类号: 

  • I0
[1]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2]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3]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4]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5]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6]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7]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8]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9] 刘俐俐. 中国文学场域视野下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53-161.
[10] 张利群. 《文心雕龙》“物色”说之“感物”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62-169.
[11] 单小曦.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的基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79-191.
[12] 王若存, 别君华. 中国新媒介文艺史研究的理论起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8-207.
[13]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14]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15]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