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沉淀成本、路径依赖、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等关键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明显滞后的黏性特征,成为制约我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原因。要走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黏性的藩篱,防止农业产业结构固化凝滞,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依靠政府强力推动,增加有效政策供给,加快技术渗入,打破路径依赖,降低各项成本,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充分激发农民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藉此实现农产品从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中图分类号:
[1] | 焦方义. 政府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差异化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87-90. |
[2] | 张丽艳. 论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06-108. |
[3] | 孙志伟. 农民的联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96-99. |
[4] | 李林杰, 顾六宝. 风险防范与化解:政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83-87. |
[5] | 胡恩生. 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96-98. |
[6] | 韩喜平, 王炳程. 中国农地流转风险甄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08-112. |
[7] | 程世勇.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多元利益博弈与制度均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85-93. |
[8] | 姚万军. 经济增长与粮食需求: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94-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