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技术驱动是全球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变革的突出特点。当前全球信息传播主要由传统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社交传播和智能传播四大机制交汇而成。不同机制此消彼长,相互博弈和联动,构成了全球传播格局进程的主旋律。从美国的绝对领导,历经社交传播机制的冲击,美国依然占据全球超级平台的中心地位,到5G时代所开启的智能媒体新浪潮,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智能传播,呈现出颠覆西方中心固有格局的潜能。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我们应秉承顺应趋势,互联网优先,创新驱动,自下而上的战略原则,在多重传播机制叠加的、复杂的数字传播背景下,转变思维,制定富有前瞻性的战略与对策,提升中国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传播的博弈,实现对现有“西强东弱”传播格局的颠覆,走出西方中心,推动全球走向一个均衡、公平、公正的传播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
[1] | .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46-50. |
[2] |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1-55. |
[3] | 宋玉书. 文化共享仪式与多元解码立场———文学经典影视传播的传播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55-259. |
[4] | 刘路, 王安中. 城市传播研究学科交叉常态化建设的创新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52-56. |
[5] | 张秋. 欧美大众传播理论的描述与思考---以《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92-193. |
[6] | 杨蕾. 论网络传播中新把关人角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98-199. |
[7] | 石竹青. 传媒时代的声像艺术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222-224. |
[8] | 卞地诗, 周斯源. 论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应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4-48. |
[9] | 任青. 论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资源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85-186. |
[10] | 刘乃歌. 跨文化传播与国家软实力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72-74. |
[11] | 吴玉杰. 大众传媒批评的话语霸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224-227. |
[12] | 李阳. 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调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57-61. |
[13] | 许阳. 网络话语影响下的中国公共政策议程建构研究 ——基于扩散议题战略模型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62-67. |
[14] | 高亢. 从互联网的进化发展看自组织系统的层级过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68-72. |
[15] | 卞地诗. 论第五媒体的法律规制与完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70-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