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也相继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应从加强科技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等方面入手,推进京津冀地区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
[1] | 焦方义. 政府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差异化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87-90. |
[2] | 张丽艳. 论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06-108. |
[3] | 孙志伟. 农民的联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96-99. |
[4] | 李林杰, 顾六宝. 风险防范与化解:政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83-87. |
[5] | 胡恩生. 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96-98. |
[6] | 韩喜平, 王炳程. 中国农地流转风险甄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08-112. |
[7] | 程世勇.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多元利益博弈与制度均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85-93. |
[8] | 姚万军. 经济增长与粮食需求: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94-101. |
[9] | 张 壮.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黏性与优化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1): 158-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