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性可以从描述性与规范性两个维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鲜明地体现了公共性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总纲部分对于党的公共性追求作了集中阐发。中国共产党的公共性包括价值理念的公共性、政策领域的公共性、制度体系的公共性、组织原则的公共性、绩效评价的公共性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立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体现出了强大的政党自主性,公共性品质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显现。
中图分类号:
[1] | 邱耕田. 习近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理论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4): 5-15. |
[2] | 孙 民.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4):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