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2 ›› Issue (6): 156-161.

• 美育与社会建设 • 上一篇    

生活美育:价值、策略与在场性改良

王德胜   

  1. 首都师范大学
  • 发布日期:2023-05-16
  • 作者简介:王德胜,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02)

  • Published:2023-05-16

摘要: 生活美育为人的现世存在提供了意义发现、发生和发展的特定可能性,而日常过程中人的活动作为生活美育的存在之境,也是其发展之境。对于生活美育来说,“去熟悉化”作为生活美育的实践策略,其内部体现了指向意义生产及其增值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着重于通过训练和强化人在日常状态下的个体意识专注,完成生活的日常经验向审美感知方向的转移。在当下生活中锐化人的感知、激发内心的反思意识,在现实人生行动中敞开创意表现的冲动、张扬意义创造的精神追求,是生活美育立于现实而又超越生活现实的介入性实践。

关键词: 生活美育;功能性价值;去熟悉化;在场性;人生改良

中图分类号: 

  • B83
[1] 刘旭光. 作为惠爱的“审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82-89.
[2] 郑伟. 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及其境界诉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90-95.
[3] 唐善林. 老子“自然论”美育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96-103.
[4] 张晶.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49-56.
[5] 吴建民. 命题与古代美学理论之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7-65.
[6] 李昌舒. 论中国文论的“著文自娱”[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66-73.
[7]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8] 刘彦顺. 礼乐制度作为儒家实际生活形态的时机、时态与身体履践——论颜元的礼乐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83-91.
[9] 祁海文. 《淮南子》与儒道礼乐美学的会通与融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92-101.
[10] 程勇. 儒家制度美学要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02-109.
[11] 高小康.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77-185.
[12] 程相占. 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86-194.
[13] 李雷. 社区权力场域与公共艺术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95-200.
[14] 杨光. 微时代的美育问题及其当代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01-208.
[15] 颜翔林.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45-5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