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3 ›› Issue (1): 5-14.

• 哲学研究 •    

从非同一性视角重思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王晓升   

  1. 华中科技大学
  • 发布日期:2023-05-24
  • 作者简介: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9BZX002)

  • Published:2023-05-24

摘要: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从抽象走向具体”的方法。这个方法必须从非同一性思维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基于非同一性的视角我们发现,在马克思那里,概念不是对事物共同特点的抽象概括,而是超出了这种抽象概括,走向“丰富的具体”。这个“丰富的具体”的思想吸收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又把概念置于唯名论和实在论之间,因此它既与概念有关又超出概念,既与事实有关又超出事实。如果把这个具体纳入同一性的框架之中,这个具体就会被扭曲,而这个被扭曲的具体就会以被扭曲的方式进入概念之中。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试图把握具体,但是他以现象学的直观的方式来显示具体,于是具体就是按照被扭曲的方式进入抽象的形式之中。马克思把同一性和非同一性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既克服了观念论的缺陷,又克服了唯名论的缺陷。他通过这种辩证法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形而上学,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关键词: 抽象;具体;非同一;辩证法;阿多诺

中图分类号: 

  • B505
[1] 杨淑静. 诸精神的游荡:从“唯一者”到“幽灵”———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入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9-31.
[2] 张亮. 汤普森阶级意识学说的当代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4-5.
[3] 陈高华. 马克思的劳动观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从阿伦特的视角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13-16.
[4] 冯婷. 文人政治批判:从托克维尔到欧克肖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28-32.
[5] 那薇. 庄子与海德格尔在不可知论方面的相互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11-16.
[6] 徐珂. 解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综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22-28.
[7] 韩文君.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5-20.
[8] 张一兵. 反对景观统治的地理心理学与革命游戏——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5-12.
[9] 李西祥. “实体即主体”:齐泽克论作为意识形态的黑格尔本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3-20.
[10] 刘森林. 启蒙的合理定位:马克思批判施蒂纳[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3): 22-31.
[11] 王成军. 莱维纳斯现象学语境中的劳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23-27.
[12] 王玉红, 张士清. 现代性图景中的两种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48-5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