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关系,兼具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意味。其核心关切在于人的生存本质以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基于此,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主体征服、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蕴涵了浓郁的主体间性哲学。诸如“党的领导”“新十六字方针”“人民中心”等均属于主体间性哲学的经典运用。其中,“党的领导”即“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刻揭示了领导主体和职能主体之间性;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深刻揭示了不同职能主体之间性;“人民中心”即“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职能主体与人民主体之间性。
中图分类号:
[1] | 刘洪, 王志亮. 罪刑法定原则司法适用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58-61. |
[2] | 陈绍辉. 安乐死立法论纲[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57-61. |
[3] | 高天红. 全球化与中国知识产权法释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43-45. |
[4] | 王利民. 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历史继承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54-58. |
[5] | 金波. 现代企业法制环境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6): 39-41. |
[6] | 张景文, 张明月. 论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46-48. |
[7] | 崔红.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反思和出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81-83. |
[8] | 莫纪宏. 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理论贡献的四个审视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6): 5-14. |
[9] | 胡玉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关联性研究——以习近平重要论述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1): 33-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