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创造的名词,“元宇宙”背后存在不可调和与逆转的头脚倒置的方向性错误。其根本问题在于它对真正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逻辑和将具体高度抽象化的数字化本质的背离,以及对作为现实世界中介的技术进化规律和基本商业逻辑的违背。在科技战和大国博弈背景下,元宇宙带来的浮躁和炒作将极大地干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方向。而学术界在学理和理性上的脱离,则使元宇宙丧失了创新的科学基础。因此,对元宇宙热潮的反思刻不容缓,其巨大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而学术界依然应该是最终的中流砥柱。
中图分类号:
[1] | .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46-50. |
[2] |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1-55. |
[3] | 宋玉书. 文化共享仪式与多元解码立场———文学经典影视传播的传播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55-259. |
[4] | 刘路, 王安中. 城市传播研究学科交叉常态化建设的创新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52-56. |
[5] | 张秋. 欧美大众传播理论的描述与思考---以《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92-193. |
[6] | 杨蕾. 论网络传播中新把关人角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98-199. |
[7] | 石竹青. 传媒时代的声像艺术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222-224. |
[8] | 卞地诗, 周斯源. 论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应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4-48. |
[9] | 任青. 论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资源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85-186. |
[10] | 方兴东. 国际传播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选择——技术演进趋势下的范式转变和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1): 70-81. |
[11] | 顾理平. 从圈子到关系:智媒时代公私边界渗透及隐私风险[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3): 184-190. |
[12] | 甘莅豪. 承认理论视域下维基百科全书中的人机社会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5): 188-198. |
[13] | 邹 举. 道德与操控:数字时代“礼物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1): 222-228. |
[14] | 牛 静 莎木央金. 智能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困境与社会性视角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1): 229-236. |
[15] | 喻国明 刘彧晗. 认知带宽:个性化传播时代用户洞察的新范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3): 213-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