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据交易场所的“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未能完全分割是过去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家明确提出“所商分离”“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并在政策制度上给予了有力支持。不过,在培育过程中,我国却面临着中西部地区布局少、相关产业类型少、中小企业数量少的“三少”问题。从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行为的动力机制出发,我们运用“感知利益—准备状态—外部关系”分析框架全面剖析了现阶段培育难题的深层原因,并借鉴国外培育经验,提出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布局;提升企业技术资金实力,补齐重点产业发展短板;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降低企业交易合规成本;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进场服务等政策建设。
中图分类号:
[1] | 孙浩进.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信息企业创新竞争力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09-112. |
[2] | 范纯增. 中国IT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培育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71-74. |
[3] | 姜爱林. 两化并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77-81. |
[4] | 韩红. 辽宁网络信息业现状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46-49. |
[5] | 陈昆玉. 企业竞争优势探源--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的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66-69. |
[6] | 刘震, 曹泽熙. 信息帝国主义解读 ——基于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和世界体系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11-116. |
[7] | 何大安. 数字经济模式与厂商投资经营[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67-176. |
[8] | 唐要家. 数据产权的经济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98-106. |
[9] |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
[10] | 唐要家. 基于风险的人工智能监管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1): 114-124. |
[11] | 尹西明. 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源起、内涵与理论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2): 114-123. |
[12] | 时立荣. 元宇宙空间的虚实匹配及其社会性延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1): 179-186. |
[13] | 吴海琳 曾坤宁. 元宇宙视域下的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转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1): 187-194. |
[14] | 左鹏飞. 元宇宙的主要特征、发展态势及风险研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1): 195-202. |
[15] | 陆岷峰.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2): 143-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