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4 ›› Issue (2): 105-113.

• 社会工作中国本土化研究 • 上一篇    

中国互联网公益同心圆的建设与发展

赵文聘   

  1. 上海行政学院
  • 发布日期:2024-04-18
  • 作者简介:赵文聘,上海行政学院发展研究院教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184)

  • Published:2024-04-18

摘要: 互联网等技术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拓展第三次分配路径、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可能性,党和政府积极借助技术力量,着力在公益募捐、透明度提升、健康慈善文化营造等方面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公益同心圆。在这个公益同心圆中,党和政府、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在网上网下密切互动、共同发力,通过不断提升主体间一致性、发挥各主体多样性,促成了互联网公益多元主体集体行动,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全新方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实践。

关键词: 慈善;互联网公益;同心圆;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黄晓星. 社区志愿服务的多元制度逻辑及实践路径——以广州市B社工站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130-140.
[2] 童敏. 空间思维的实践转向: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93-99.
[3] 潘屹. 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0-106.
[4] 吕庆春. 中产阶层的心理焦虑与符号消费之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15-121.
[5] 刘朝晖. 新时代公共安全治理的一体化建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95-102.
[6] 贺书霞. 农户分化、风险策略与农业风险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03-108.
[7] 吴磊.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0-55.
[8]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9]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68.
[10]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77.
[11] 陈鹏. 个案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的路径与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78-85.
[12]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146.
[13] 黄新华. 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的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65-71.
[14] 杨轶华.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教育贫困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2-78.
[15] 邓国胜, 辛华. 美国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9-8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