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根据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要求,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重视民族历史,以本民族文化为主,结合中国特点阐释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以及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的传统文化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并创造性地从六个方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系统的战略规划。习近平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中图分类号:
[1] | 陈红娟. 话语互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的原初形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27-33. |
[2] | 汤荣光. 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宅兹中国”——习近平文化思想根脉溯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34-41. |
[3] | 刘宗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性审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42-50. |
[4] | 魏光奇. 重构儒家:中国近代文化精英的一种努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06-113. |
[5] | 周丽洁. 现代化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64-68. |
[6] | 杨剑龙, 王传习, 赵鹏. “考察世界与我们生存之谜的一种途径”———近年国内都市文化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77-181. |
[7] | 杨太.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浑融性及其成因——从民间故事的复杂内涵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69-72. |
[8] | 杨太.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浑融性及其成因——从民间故事的复杂内涵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0, (): 69-72. |
[9] | 刘冬雪.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65-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