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4 ›› Issue (5): 47-60.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新质生产力研究 • 上一篇    

新质生产力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研究

周 密  李东宇   

  1. 南开大学
  • 发布日期:2024-11-28
  • 作者简介:周密,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东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ZD03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专项基金项目(H0122711)

  • Published:2024-11-28

摘要: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产业融合进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现有产业融合网络中,新质生产力占据核心地位,不仅作为跨产业融合的关键桥梁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还推动了产业融合结构向深度化和中心化转变。对于潜在的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同时提升了产业融合形成的概率和速度,此作用存在产业类型和产业融合类型的不对称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融合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内融合的作用大于新旧产业间融合和传统产业内融合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产业融合的优化作用,应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新质产业链、提升新质生产力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转化并促进新质生产力产业内融合的形成。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产业融合;企业专利;社会网络分析;随机行动者模型

中图分类号: 

  • F42
[1] 赵儒煜. 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战略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3): 31-38.
[2] 苏涛永. 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183-190.
[3] 丁一兵, 宋畅. 中间投入品垂直技术溢出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82-195.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50.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59.
[6] 魏后凯. 东北经济的新困境及重振战略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26-32.
[7] 李政, 于凡修. 东北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33-43.
[8] 孙久文, 姚鹏. 单一结构地区转型的原因与路径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44-49.
[9] 姚战琪. 中国生产率增长与要素结构变动的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99-103.
[10] 孙浩进.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信息企业创新竞争力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09-112.
[11] 陈凯, 冯晓玲. 全国主要省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28-132.
[12] 王一兵, 王恕立. 论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理与振兴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33-135.
[13] 胡莺, 赵景兰.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27-129.
[14] 霍春辉, 刘力钢, 魏永德.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规模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99-103.
[15] 丁志卿, 吴彦艳. 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04-10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