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5 ›› Issue (2): 67-80.

• 智能未来与中国式现代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人工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基于现状、挑战及对策的考察

贺东航   

  1. 复旦大学
  • 出版日期:2025-04-24 发布日期:2025-04-24
  • 作者简介:贺东航,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 基金资助: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23年年度课题

  • Online:2025-04-24 Published:2025-04-24

摘要: 人工智能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影响已经涵盖了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且对社会治理、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应用与实践,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应对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抢占科技制高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以期实现弯道超车、加快现代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人工智能;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林 曦. 人工智能“幻觉”的存在主义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2): 81-91.
[2] 徐家良.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的有效性困境及其路径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89-95.
[3] 吴 磊. 调适性引领:党领导社会组织制度的变迁逻辑及实现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96-104.
[4] 赵文聘. 中国互联网公益同心圆的建设与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05-113.
[5] 黄晓星. 社区志愿服务的多元制度逻辑及实践路径——以广州市B社工站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130-140.
[6] 童敏. 空间思维的实践转向: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93-99.
[7] 潘屹. 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0-106.
[8] 吕庆春. 中产阶层的心理焦虑与符号消费之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15-121.
[9] 刘朝晖. 新时代公共安全治理的一体化建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95-102.
[10] 贺书霞. 农户分化、风险策略与农业风险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03-108.
[11] 吴磊.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0-55.
[12]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13]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68.
[14]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77.
[15] 陈鹏. 个案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的路径与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78-8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