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5 ›› Issue (4): 137-145.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以人工智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沈坤荣   

  1. 南京大学
  • 发布日期:2025-09-24
  • 作者简介:沈坤荣,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露,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倩,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ZD044)

  • Published:2025-09-24

摘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提高要素利用率促进效率升级,释放要素投入的增长潜力;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夯实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加快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需要指出,人工智能在赋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存在阶段性的风险与挑战。一方面,由于存在“索洛悖论”,人工智能并未显著带动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加剧就业总量压力与就业结构矛盾,产生安全风险与治理不足的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外部性。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我国需要统筹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既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从而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又要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经济发展;生产率提升;人工智能治理

中图分类号: 

  • F124
[1] 王 熙  韩博昱. 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普惠金融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共同富裕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3): 97-107.
[2] 薛 领  孙欣彤  潘 苏. 我国低空经济的基础支撑、关键领域与发展重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2): 120-129.
[3] 朱富强. 供给侧管理视域下的逆进步型技术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1): 73-83.
[4] 周 文.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理、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44-55.
[5] 乔晓楠. 以经济体制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举措[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56-66.
[6] 李 政. 以“两个毫不动摇”为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5): 31-39.
[7] 陈 健.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5): 61-69.
[8] 周绍东. 以区域产业协调的“五大创新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4): 117-123.
[9] 卢 江. 市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全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4): 124-133.
[10] 姚战琪.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3): 167-177.
[11] 周 文 李吉良.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14-124.
[12] 苗 青. 近30年我国第三次分配研究的总体趋势与热点问题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122-135.
[13] 夏翠翠.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148-157.
[14]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15] 任保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维动力体系的系统再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