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3): 11-16.

• 生态危机的文化检讨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相互阐释的可能性及其限度——由科耶夫的“误读”所引发的思考

夏莹   

  • 发布日期:2018-08-25
  • 作者简介:夏莹,1975年生,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 100084)。
  • 基金资助: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项目(2011WKYB012)

  • Published:2018-08-25

摘要: 科耶夫哲学是黑格尔、海德格尔与马克思思想融合的结果,但同时科耶夫的思想中也蕴含着对于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双重误读:科耶夫将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批判中所提到的“自我意识二人”改造为其哲学的起点,将黑格尔的“现象学”转变为人类学,并借助于将这种人类学等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让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相遇。但这种相遇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概念式的规定方式,代表着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它早已被马克思和海德格尔超越了,因此科耶夫所阐发的这条以“海德格尔”解释“马克思”的道路导致了其哲学向传统形上学的倒退。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哲学人类学, 自我意识, 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 

  • B565.5

〔1〕〔4〕〔5〕〔6〕〔11〕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685、37、37-38、38、3页.
〔2〕〔10〕《科耶夫给唐·迪克陶的一封信》,夏莹译,《学海》2010年第12期.
〔3〕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靳西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60页.
〔7〕Simone de Beauvoir, Memoirs of a Dutiful Daughter, trans by J, Kirkup,New York,1959,p.243.
〔8〕〔9〕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76、386页.
〔12〕〔15〕〔16〕〔1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2-103、97、97、94-119页.
〔1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5页.
〔14〕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184页.
〔17〕Theodore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p.17.
〔1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59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4页.
〔21〕Alexandre Kojève: 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Hegel,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p.52.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