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70-74.

• 陪审制度的司法价值 • 上一篇    下一篇

“政治之重”与“司法之轻”:我国当下人民陪审制度的社会价值与存在基础

李拥军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李拥军,1973年生,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130012)。
  • 基金资助:
    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820007)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陪审制度既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从其诞生开始,它的政治功能就远远重于其司法功能。在法律职业化的今天,人民陪审制度与世界各国的陪审制度都遭遇了司法功能弱化,鉴于此,许多学者对其制度模式和运作机理提出了尖锐批评,甚至还有些学者提出废除人民陪审制度的主张。如果从政治视角来对其考察,陪审制度便不会表现得像在司法中那样“无为”,特别是在当前条件下,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国家不但不可能将其废除,还有可能给予更多关注。

关键词: 陪审制度, 司法功能, 政治功能

中图分类号: 

  • D926

〔1〕〔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11、313页.
〔3〕程汉大:《英国法制史》,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第80-84页.
〔4〕R.C.范·卡内冈:《英国普通法的诞生》,李红海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8页.
〔5〕左卫民:《刑事诉讼的理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70页.
〔6〕李昌道、董茂云:《陪审制度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1期.
〔7〕林榕年:《外国法制史新编》,北京:群众出版社,1994年,第307页.
〔8〕易延友:《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制度的发展趋势解读》,《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
〔9〕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437页.
〔10〕刘哲纬:《人民陪审制的现状和未来》,《中外法学》2008年第3期.
〔11〕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18页.
〔12〕何兵:《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3〕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邓子滨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516页.
[1] . 法学研究的实践化与本土化转向——“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所开放出来的学理更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80-83.
[2] 姜涛. 能动主义与公众参与:司法现代转型的模式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75-79.
[3] 范淼. 司法定量模式引入的困境与解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72-7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