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116-121.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异质性视角下两种类型合作社动力系统构造

韩喜平, 李恩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韩喜平,1965年生,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吉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吉林 长春130012);李恩,1973年生,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13006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KS020); 吉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00655)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农村合作社社员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从合作社社员异质性视角,按照合作社初始动力来源的传统范式及合作社制度内核,可以把合作社分为内生合作社和外生合作社两种类型。而从合作社组织系统的角度看,这两种类型合作社的划分标准又是动态的。依据各主体的属性将其模块化,并充分发挥系统内要素协同功能,内生型合作社可以构建“一主两翼+市场模块”模式的动力系统,而外生型合作社则更适合构建“(核心+基础)+辅助”模式的动力系统。要确保两种类型合作社在社会资本参与式发展背景下维持系统均衡,就要尊重合作社发展的客观规律,内生型合作社要走实体性合作社之路,外生型合作社可探索本土化适应性。

关键词: 内生合作社, 外生合作社, 社员异质性, 结构性力量, 动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 

  • F306.4

〔1〕张晓山:《连接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刘婷:《不同环境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路径探析——基于ANT视角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2〕〔8〕黄胜忠:《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5、65页.
〔3〕曲威威等:《“内生型”合作社的关键》,《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年第6期.
〔4〕黄祖辉、邵科:《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5〕〔10〕任大鹏、郭海霞:《多主体干预下的合作社发展态势》,《农村经营管理》2009年第3期.
〔6〕冯开文:《30年乡村政治制度变革——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粗线条回顾与评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崔宝玉、李晓明:《资本控制下的合作社功能与运行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期.
〔9〕林坚、黄胜忠:《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
〔11〕Michael L.Cook,Fabio R.Chaddad.,Constantine Iliopoulos,“Advances in Cooperative Theory since 1990:A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Literature,”in Hendrikse,George W.J.(Ed.),Restructuring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Rotterdam: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2004,pp.65-90.
〔12〕Jerker Nilsson,“Organisational Principles for Co-operative firm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pp.67-68.
〔13〕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11期.
〔14〕傅晨:《“新一代合作社”: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源泉》,《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