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122-128.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门限回归的视角

张东辉, 孙华臣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张东辉,1956年生,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 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院长;孙华臣,1983年生,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在相关制度实施的不同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即当城市化及对外开放分别作为门限变量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存在着单门限效应,且有所扩大;当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作为门限变量时,随着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但促进作用逐渐弱化。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 F061.2

〔1〕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2〕Kuznets , Simon,“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5,no.1(1955) ,pp.1-28.
〔3〕Sherman Robinson, “A Note on the U Hypothesis Relating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ion,vol. 66, no. 3(1976) ,pp. 437-440 ;Fishlow A. , Inequality, Poverty, and Growth: Where do We Stand?Bru no,B.Pleskovic eds.,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995; Jih Y. Chang, Rati Ram,“ Level of Development,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 48, no.4 (2000), pp. 787-799; 盛来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经济研究》1994年第12期; 周云波:《城市化、城乡差距以及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变动——收入差距倒U形假说的实证检验》,《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4期.
〔4〕Knight. J.,Song. Lina,“ The Spatial Contribution to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7,(1993),pp.195-213; 王检贵:《倒U现象是不是一条经济法则?——对罗宾逊经典结论的质疑》,《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5〕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10年第3期.
〔6〕王少平、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
〔7〕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8〕饶晓辉、廖进球:《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STR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9〕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10〕Bruce E. Hansen,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93,(1999), pp.345-368;Bruce E. Hansen, “Sample Splitting and Threshold Estimation,” Econometrica, vol.68,(2000),pp. 575-603.
〔11〕Chong, T. T-L.,“Consistency of Change-point Estimators When the Number of Change-points in Structural Change Models is Underspecified,”Working paper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4; Bai, J.,“ Estimating Multiple Breaks One at a Time,” Econometric Theory, vol.13,no.3(1997),pp.315-352.
[1] 郭剑雄. 社会科学与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70-74.
[2] 戴金平, 刘进财. 政府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门槛检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7-64.
[3] 王蒙,刘刚. 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一个经济增长分解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65-73.
[4] 刘瑞,黄炎.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77-83.
[5] 任保平.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观察与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80-8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 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习惯国际法上的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67 -71 .
[5] . 论道德事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2 -28 .
[6] . 魏燮均的诗学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06 -210 .
[7] .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误区及其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6 -61 .
[8] .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组合性均衡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5 -119 .
[9] . 罗尔斯“基本善”的三种解释进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0 -14 .
[10] 林卡,易龙飞.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概念、特点和议题领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41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