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验研究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化进程存在一个先是反向而后为正的U型曲线关系,而这个U型曲线关系与新经济地理学存在着矛盾。可从中国基础实施水平和城市化政策的变化两个角度解释这个曲线背后的机理。在城市人口密度初始增加时,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城乡分割的城市化政策都妨碍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而当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政策适应城市人口密度增加时,人口密度与城市化进程转为正向关系。这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集中的城市化路径也是有效的。
中图分类号:
〔1〕Kuznets, S., 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pp.432-441. 〔2〕Chenery, H. , Syrquin,M., Pattern of Development:1950-197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130-135. 〔3〕布赖恩·贝利:《比较城市化:二十世纪分散化的道路》,顾朝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页. 〔4〕Masahisa Fujita, Jacques-Francois Thisse,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Cities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Regional Grow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12-15. 〔5〕〔9〕〔16〕〔19〕Bairoch, P.,Goertz, G.,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eveloped Countries: A Descriptive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6〕〔10〕〔17〕Henderson, V.,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7〕〔13〕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8〕〔11〕〔14〕〔18〕李郇、徐现祥:《城市化、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8-26页. 〔12〕〔21〕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0页. 〔15〕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陆铭、陈钊、朱希伟、徐现祥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26-134页. 〔20〕Combes,P.P.,Mater,T.,Thisse, J.F,.Economic Geography: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pp.36-40. 〔22〕张军、高远、傅勇、张弘:《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23〕〔24〕刘鹤:《世界市场和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均衡》,《比较》2009年第45卷. |
[1] | 郑卫, 丁康乐.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关系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78-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