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144-149.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企业改制中的员工参与与改制效果评价

彭明明, 刘汉民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彭明明,1982年生,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广东 广州 510632);刘汉民,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632)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选取经历过改制的国有或集体企业人员资料,结合企业所有权类型的变化、企业改制前的绩效、员工对于改制的熟知和参与状况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变化,考察改制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对改制的认可。研究发现,改制后企业的公有制类型和对改制的“参与”会提高员工对改制的认可,而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将正面影响员工对改制的评价。

关键词: 企业改制, 改制绩效, 员工参与, 改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 F203.9

〔1〕Bivainis, Juozas and Tamosiunas, Andrius,“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Programmes: 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rganizaciju Vadyba: Sisteminiai tyrimai, 27 (2003).
〔2〕Jefferson, G. H.,Su Jian, “Privat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hareholding ownership, 1995-2001,”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34, no.1 (2006), pp.146-166;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3〕宋立刚、姚洋:《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Garnaut, R., Ligang Song and Yang Yao,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Sate-owned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China,” China Journal, vol. 55, no.1(2006), pp. 35-64.
〔4〕刘小玄、李利英:《改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3期;陆挺、刘小玄:《企业改制模式和改制绩效》,《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5〕邓建平、曾勇、何佳:《改制模式、资金占用与公司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1期.
〔6〕 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7〕刘平:《国企改制绩效实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6期.
〔8〕〔11〕Cheung, A. B. L., “Bureaucrats-Enterprise Negotiation in China’s Enterprise Reform at the Local Level: Case Studies in Guangzho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4, no.45(2005), pp.695-720.
〔9〕Hassard, J., et al.,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conomic reform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vol. 23, no, 5(2010), pp.500-516.
〔10〕杨治、路江涌、陶志刚:《企业中政府控制的作用:来自集体企业改制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月刊)》2009年第9期.
〔12〕Geuskens, G. A., et al.,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and the Health of Employees: A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vol.54, no.1(2012), pp.4-9.
〔13〕Tseo, George K. Y., et al., “Employee Ownership and Profit Sharing as Positive Factors in the Reform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conomic & Industrial Democracy, vol.25, no.1(2004), pp.147-177.
〔14〕黄玲文、姚洋:《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经济研究》2007 年第3期.
〔15〕周春梅:《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劳资关系的调试》,《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3]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4]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5]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6]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 -118 .
[7]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8]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 -143 .
[9]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 -146 .
[10] 左玉河. 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7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