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178-185.

• 清华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海上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于逢春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于逢春,1960年生,教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06)。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从西汉到清中期,有效的市舶管理体制、共通的海神信仰、复杂多元的贸易网络,造就了环中国海的“海上文明板块”独特的板块文明特性,中国官民力量曾主导该板块的贸易达1800年之久,尤以唐、宋、元为盛,自明初开始,明清两朝经常实施禁海或限制性贸易政策,中国的海商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直至19世纪初期,中国私人海商在该“板块”上仍维持着主导地位。对该板块贸易圈的维系为明清民国时期银本位货币制度的确立、为美洲抗寒耐瘠土农作物的引进、为西洋火器应用普及于中国,为郑氏收复台湾,进而为中国疆域的底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海上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环中国海, 海商集团

中图分类号: 

  • K23

〔1〕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1期.
〔2〕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3〕〔12〕〔60〕吴春明:《环中国海沉船——古代帆船、船技与船货》,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致读者”第5页、正文第122、154-155页.
〔4〕金関恕監修:《日本海——東アジアの地中海》,富山:桂書房,2004年;加藤雄三など編:《東アジア内海世界の交流史》,《周縁地域における社会制度の形成》,京都:人文書院,2008年.
〔5〕松浦章:《清代の海洋圏と海外移民》,溝口雄三など編:《周縁からの歴史》,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4年.
〔6〕〔44〕〔47〕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中文版前言、第169-170、87-88页.
〔7〕林惠祥遗著:《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石奔》,《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
〔8〕张炜、方堃主编:《中国海疆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190页.
〔10〕司马迁:《史记》卷30《平准书》,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第1436页.
〔11〕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117-118页.
〔13〕何芳川等:《非洲通史》(古代卷)第12卷《古代非洲的对外交通与文化交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60页.
〔14〕藤田丰八:《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何健民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15〕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136-138、186-187页.
〔16〕《中国印度见闻录》,穆根来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法译本序言”,第25页.
〔17〕玄应:《一切经音义》卷10《三具足沦》征引《字林》,丛书集成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472页.
〔18〕桑原骘蔵:《蒲寿庚考》,陈裕菁译订,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第51页;比叶(Orley Beyer):《中国与马来间的最早关系》(Early Chinese Relairions with Malay land),《亚细亚杂志》(Asia),第21卷,第1期,1921年,第24页.
〔19〕汶江:《古代中国与亚非地区的海上交通》,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37页.
〔20〕伊本·拔都:《拔都自印度来中国之旅行》,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54-55页.
〔21〕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北京:三联书店,1973年,第271页.
〔22〕严敦杰:《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上的成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第398-402页.
〔23〕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导言”第3页.
〔24〕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不分卷)之《浙江下·绍兴府志》,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5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9页.
〔25〕松浦章:《中国的海商与海贼》,东京:山川出版社,2003年,第16页.
〔26〕欧阳修:《新唐书》卷l63《孔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5009页.
〔27〕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不分卷)之《广东》,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381-383页.
〔28〕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32页.
〔29〕徐继畲注:《瀛环志略》卷2《南洋各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第54页;桑原骘蔵:《蒲寿庚考》,陈裕菁译,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200页.
〔30〕嘉庆帝:《着百龄赴清江浦将天后等神牌封号字样详缮陈奏事上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第206-207页.
〔31〕陈进国:《明清朝鲜使臣眼中的妈祖信仰——以<燕行录>为中心》,“2010年海峡两岸妈祖信仰文化论坛”,未刊发言稿.
〔32〕上田信:《海和帝國:明清時代》,東京:講談社,2005年,第16頁.
〔33〕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北京:中国海洋出版社,2006年,第91页.
〔34〕王荣国:《海洋神灵:中国海神信仰与社会经济》,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第287-288页.
〔35〕马欢:《瀛崖胜览》之“爪哇国”条、“旧港国”条、“锡兰国、裸形国”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3-25、25-28、46-50页.
〔36〕〔37〕汪大渊原著、苏继廎校释:《岛夷志略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48、360页.
〔38〕张廷玉等撰:《明史》卷314《郑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7767页.
〔39〕〔43〕张彬村:《十六至十八世纪华人在东亚水域的贸易优势》,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3辑,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8年,第345-368、345-368页.
〔40〕万表:《玩鹿亭稿》卷5《九沙草堂杂言》,《丛书集成续编》第115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第989页.
〔41〕张燮:《东西洋考》卷3《西洋列国考·大泥》,谢方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59页.
〔42〕周硕勋:(乾隆)《潮州府志》卷40《艺文》,乾隆二十八年珠兰书屋刻本,第22册,第36页.
〔45〕陈国栋:《东亚海域一千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第19页.
〔46〕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朱荫贵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57页.
〔48〕全汉升:《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中国经济史论丛》第1册,香港: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年,第435-450页.
〔49〕李根幡:《中国古代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95页.
〔50〕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1,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0页.
〔51〕〔52〕〔53〕王兆春:《中国火器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258、261-265、266页.
〔54〕〔57〕余丰:《从明末清初郑氏的海上经营看中国古代的海权维护》,《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第70-75、70-75页.
〔55〕邵廷采:《东南纪事》卷11《郑芝龙》,台湾银行经济室编辑:《台湾文献丛刊》第96辑,台北:台湾银行,1960年,第131页.
〔56〕三余氏:《南明野史》卷中《绍宗皇帝纪》,台北:大通书局,1987年,第79页;邹漪:《明季遗闻》,《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5辑,台北:大通书局,1987,第98页.
〔58〕《郑泰洪旭黄廷咨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文》,《郑氏关系文书》,《台湾文献资料丛刊》第6辑,台北:大通书局,1987年,第8页.
〔59〕李约瑟:《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陈养正译,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264页.
〔61〕格劳修斯:《海洋自由论》,宇川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220页.
[1] 兰巍,杨昌. 魏晋南北朝宫城“双朝制”新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33-137.
[2] . 北魏宗室阶层授爵略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29-134.
[3] . 从五斗米道、少年、游侠看三张的政治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2-157.
[4] 崔向东. 西汉不同地域豪族与王莽新朝的灭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59-165.
[5] 薛海波. “剪除凶羯”:高欢起兵讨伐尔朱氏再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86-193.
[6] 陶贤都. 魏晋南北朝霸府与王朝更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24-129.
[7] 辛田. 论战国时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16-121.
[8] 张兴成. 两晋宗室官员佐官、属吏试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12-117.
[9] 刘淑丽. 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93-97.
[10] 张金龙. 十六国五燕禁卫武官制度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98-102.
[11] 雷会生. 论李斯的社会人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96-98.
[12] 王大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侠之风[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21-126.
[13] 王永平. 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孔氏家族文化探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26-130.
[14] 王刚. 汉代外贸与边贸政策探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08-111.
[15] 刘长旭. 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水崇拜与投尸入河习俗稽释--以拓跋鲜卑族为主要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107-1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 清康熙开海后中国对日贸易重心北移原因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64 -168 .
[5] . 中国东西部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对比测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62 -67 .
[6] 侯竹青. 新四军的土匪工作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29 -137 .
[7] 王前,杨慧民. “阴阳”范畴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31 -35 .
[8]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 -162 .
[9] 徐海静,陈伯礼.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进路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83 -87 .
[10]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6 -32 .